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父权、夫权的强化,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社会风气的日趋保守,宋代女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逐渐减少.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母、尊母极为提倡,因此"为人母"的女性,尤其是寡母在家庭中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相似文献   
2.
辽代贵族妇女社会作用巨大。在社会政治生活、军事生活 ,家庭的生产管理 ,子女教育 ,精神生活中的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都显示了她们的卓越才能 ,为辽代社会的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以及文明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这一切并不说明辽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 ,它依然是夫权社会  相似文献   
3.
母性作为一种独有的女性特质,一直为男权社会所压制,通过将女人贬抑为替男人生孩子的机器,母亲这一生命传承的承载者,被驱逐出人类历史的中心,男权通过对女性生育权利的控制建立了其凌驾于女性之上的性别机制.<母亲>展现了一个女性所具有的母性特质在夫权、父权体制下被压制扼杀而自己对性别主动权艰难的追求与坚守.  相似文献   
4.
爱米莉·劳利斯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把女性和自然结合起来,进而解释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她的代表作《格兰尼娅:一座岛屿的故事》(1892)(Grania:The Story of an Island)通过对女主人公格兰尼娅短暂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女性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女性认同的异教、物质和与男性认同的基督教、精神之间的对立。复兴女神崇拜、恢复女性地位、弘扬物质与精神平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6.
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是一部以遗书的形式写给他的三个孩子的作品。本文以《与幼小者》为中心,试从幼者本位视角探讨有岛武郎的创作思想,认为:有岛通过同情与赞美女性、反省自我以及鞭策幼者来抨击封建社会长者本位思想和男性的自私,《与幼小者》既是一篇歌颂女性和幼者的赞歌,更是一篇声讨父权、夫权封建思想的战斗檄文。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在今人眼中,古代家庭往往是一幅"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的和谐画面,尤其是夫妻关系,即使不尽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也绝不会是同床异梦,甚至干戈相向。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古代的夫妻因矛盾而冲突的不乏其例,柔情与冲突构成了夫妻琴瑟和鸣的两大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10.
有着"明治时期的紫式部"之称的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文坛的第一位职业女作家。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等一系列珠玑之作,在当时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可谓独树一帜,深得大文豪森欧外、幸田露伴等人的赞誉。她的作品多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并描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式各样的女性人物,具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在此将以《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为研究对象,以其多重身份的碰撞为线索,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