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4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483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756篇
社会学   165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成绩平平,家长不满意,社会呼唤语文教学改革,语文界也披荆斩棘,探索创新之路。本文结合自己多年语文学习、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针对上世纪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提出的语文教育的理想模式,即由汉字教学入手,纵深探究相关词语、名段名篇,使学生打通语文学习的关节,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展开探讨,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2.
薛富兴 《社会科学》2015,(2):116-126
"阳明格竹"是中国古代认识论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王阳明未能找到其格竹失败的真正原因,由此得出错误结论,从逻辑上终结了朱熹所提倡的客观外求式"格物致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沈括提供了"格物致知"活动的成功经典案例。沈括的案例表明:要想获得关于外在对象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人们必须以积极、动态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基础,完善的"格物致知"活动是一个由感性的观察实验与理性的推理分析双向互动的过程。阳明格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只有感性、消极的对象静观,没有积极的操作性实验,以及理性推理分析支撑,故而其格竹活动只能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3.
朱庆华 《生存》2020,(12):0074-0074
汉字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识字理解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可以在字理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底蕴;可以在蒙学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厚度,而从培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卢小卿 《生存》2020,(6):0082-0082
本文通过播放微课让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读音代表不同的意思,感受汉字的神奇。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发现两组字的不同特点,并以帮助小木偶学汉字为导线,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理解识记,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奥妙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人名规范化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语言文字计算机标准化处理的普及,汉语人名中的不规范现象越来越突出,在很多方面已经造成了或多或少、不大不小的麻烦,应当及早解决。本文讨论了当前汉语人名规范化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了人名规范化工作的客观环境、物质基础和可行性,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并在参考多家论著的基础之上,得出了汉语人名的字格、复姓等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对人名用字、字格等的规范化建议,供国家语言政策制订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8.
利用Qbasic语言及标准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能够给出十分精确的大角度单摆周期值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10.
张鹭 《学术交流》2007,(10):141-144
"在/用/把"字短语连用有以下三种格式:1."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在"字短语紧跟动词之后。2.三个介词短语同处于主语和动词之间。3."在"字短语位于句首,"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由于介词短语的位序不同,三式中,动词的类别,补语的类型,"在"字短语的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制约它们在句中位序的原则是:事理因果原则、属从原则、凸显原则和语篇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