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征 《职业》2008,(16):58-59
创业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有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造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2.
为了梦想,19岁那年独自创业,成为台湾台中最年轻的美容室老板,随后她以台湾为发源地,构建起了一个跨越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欧美等全球主要华人世界的国际性美容王国;并创造了从每月净利60万元到年营业额达32亿台币的奇迹;在近二十年的事业拓展中,她和她的集团发展出一套近似工厂"装配线"的高效率加盟模式。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品牌高校,厚重得无法度量、称重、估值,她们本身就是尺度。她们从小屑于润色、包装、评判,文明往往从这早开源。世问有真理,她们足真理的发现苔,时代有变迁,她们是变迁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在蜿蜒的辽河下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海城,这里正是海城高跷秧歌的发源地。海城地区的秧歌最早见诸文字是清光绪年出版的《海城县志》。历经1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海城地区的秧歌逐渐从最初的唱秧歌、扭秧歌发展成今天的海城高跷秧歌。  相似文献   
5.
四川文化底蕴深厚。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发源地;川南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川北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川西多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引人入胜。蜀地处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和多民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6.
司马文森与巴人基于启蒙视野而形成的南洋叙事,对晚清以来的启蒙话语既有追随、挪用,也根据异域经验进行了修正、改写,开启了华侨华人历史叙事的新起点。这种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生、衍变过程可称为回旋。回旋是对关联与运动性的重视、强调影响的迂回路线、强调继承和流变的交织;它意味着异域经验的融入,往往不是使文学创作骤然远离原有传统,而是在传统与新的创作旨趣的融合中,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这一类作品的价值难以在原有传统中得到准确评价,需要从异域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视野出发重新定位。对司马文森和巴人南洋叙事的意义探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提要]巴人1956年《文学论稿》从政治立场、哲学方法、美学观点三个维度批判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较之1948年与1955年的胡风批判更具理论性。其理论资源与1954年春在北京大学讲学的毕达可夫讲稿《文艺学引论》相同,皆取自“日丹诺夫模式”,由此可反思文学理论是否尊重了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8.
落下闳为巴人之源出赤狄支系皋落氏者,汉代浑天仪由落下闳始造,浑天仪所本理论为浑天说,而由落下闳的族属及其郡望学统、战国测星和西汉改历的史实、浑天思想的神话来源等观之,浑天说、浑天仪或非先秦华夏之族的旧学古器,而极可能起源于四夷中的狄、巴之族。  相似文献   
9.
郝浪 《百姓生活》2014,(1):46-47
昔日绣娘,如今成了创业明星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自古拥有苏绣之乡之称的江苏苏州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刺绣的兴起,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盛产蚕桑有关。镇湖地处太湖一隅,交通不便,农闲时,心灵手巧的镇湖女人纷纷拿起银针、丝线,刺花修被,贴补家用。镇湖刺绣来自民间,源于生活,历史上的镇湖刺绣,大都以日用绣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