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荀子思想中的明分使群、天人观、性恶论、礼论等思想极为深邃,其思想视角独特,立论深刻,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深究进一步挖掘出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王制礼论"是荀子关于礼的起源的论述。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事实上,荀子在其理论体系中,不仅回答了"先王制礼"的可能性,而且还阐述了"先王制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先王制礼论"与"性恶论"、"明分使群说"、"化性起伪说"以及"礼有三本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荀子极富特色的礼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荀子主张通过一种礼乐政治来建构一种德性生活秩序,从而实现"明分使群"的社会生活。按照"原先王"与"法后王"的致思理路,荀子展开了礼乐政治之"道"和"政"的基本架构。在这一基本架构上,荀子探讨了"有位之人如何实现有其德"和"有德之人如何实现正其位"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荀子德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明于天人之分”;基础是“明于性伪之分”;核心是“化性起伪”;重点是“明分使群”;目标是“君子贵全”。  相似文献   
5.
荀子天人观新探:基于明分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所说的天,有形上与形下之分。对形上之天,荀子的思路是天人由合而分;对形下之天,其思路则是天人由分而合。在评价荀子的天人观时,需要注意其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荀子的以分释礼的"明分"思想乃是在其特有的分解尽理的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起来理解;在这一思想之中所蕴涵的"分界"概念对于实现儒家文化与现代民主政道的对话和融合具有更切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关于"群"的思想是对人类的群体生活以及其时代条件下群体状态的一种社会学的描述,虽然他的学说延续着孔孟关于人生伦理的探讨,但"群"这一概念却将探讨的角度从现实的人际交往关系拓展到了抽象的社会组织层面上,这使得其观点对我们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思想中鲜明地贯穿着“明分”的思维与原则,对社会秩序的建构来说,荀子提出了“明分使群”说。在苟予看来,群体秩序化维系关键在于:一是靠“礼”,以礼分施,以礼为组织原则与方法,把社会构成一套整齐的有机体,以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理想的群体生活。二是要分理好君臣、父子这两对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荀子这里,父权从属于君权,血缘从属于政治,社会秩序的诉求主要依靠政治来整合。  相似文献   
9.
荀子认为人类以“群”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存在方式 ,它是以一定的秩序化状态而存在的。他以人之性恶为理论根据 ,论证“义”即礼法不仅是人类群自我实现秩序化的手段和改造人性的标准 ,而且又是维护“分”即现实社会不同阶层的职业分工和等级差别的决定因素。确立和维持“分” ,就可消除现实社会战乱纷争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达到“明分使群”。他从人性本恶出发 ,以义———分———群作为其构建社会秩序化的因果逻辑链环 ,环环紧扣 ,步步演进 ,构成了荀子社会控制论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明分”的组织构建思想是荀子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之一。荀子为合理调节、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以“长幼之差,贵贱之等,贤与不肖之别”为原则,构建了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组织体系,使组织成员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中国现代组织管理实践中依然可见“明分”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