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淮南子>中的"桔之说"为论述的起点,以桔之分的角度厘清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观与现代叙事情节观的差异;从桔之转的关系指出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转型途径;从桔之辩的认识总结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对世界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成为了后发展国家制度移植与模仿的楷模.近代中国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制度建设的滞后,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历史境遇,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移植就成为了中国制度构建的捷径与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中国是在缺乏现代政治制度生成的条件与环境下被迫进行制度移植的,所以制度移植的过程异常艰难与曲折,经验和教训也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3.
《巴哩不共教授》是萨班根据巴哩译师所传要门而作的一篇有关欲帝明王本尊观修的文本,巴哩译传的本尊观修对后世本尊观修有着重要的影响,汉译佛经中所载"吒明王"与藏传欲帝明王多有类似,但确证二者之渊源尚须更多史料。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巴人西迁地,拓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建设,成为巴人入渝的立足点和第一个政治中心,既是巴国故都,又是巴人先王陵寝所在之地。在地,巴人、巴文化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它的影响仍然极为广泛。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有关巴人的传说与故事,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研。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曾形象地利用古人关于橘和的论述来阐述文学作品只具有有限的可译性。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意味"基本不可译。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译文难以同时做到"信、达、雅";部分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难以复制;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汉语结构相对模糊;中国人好"炼"字;中国诗歌与禅趣密切相联等。该观点描述了翻译学的一个普遍规律,支持了文学翻译应追求神似的观点,并强调了反复推敲译文词句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朱纯深借助中国传统智慧,把翻译的本质简言为"橘逾淮而为",翻译现象中原文到译文的变化可以说是橘到的变化。本雅明认为译者通过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语言碎片互补彰显上帝的纯语言。不同的译者在实现橘到变化的过程中,展现不同的翻译方法,采用不同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