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41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66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556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论认为,作出决定的行为会引发认知失调。群体极化理论认为,群体作出的决策会较个体决策更为极端。群体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会引起内群体偏袒。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英美刑法将达成不法协议作为共谋罪的处罚对象,有助于打消共谋者参与共谋的念头,避免共谋者产生认知失调;在极为早期的阶段瓦解共谋犯罪群体,避免更为极端决策出现;弱化共谋者的犯罪群体身份认同,实现法益保护的早期化。这一视角对我国刑法学研究共谋罪规则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提要]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以特殊预防、社会控制和修复关系等理念为制度着眼点,蕴含着人文主义的善治观,可有针对性地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并回归社会,可有效控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率与重犯率。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窥见,司法实务中社区矫正存在着矫正主体不明与矫正举措单一,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与矫正组织,以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与配套性机制等问题。针对践行障碍,有必要走社区矫正的善治之路,明确矫正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矫正内容的实质化,建构全面、科学、专业化的矫正项目和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递进式惩罚性措施以及完善基础性设施等,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史定义及研究对象的探讨中观点纷异。定义应准确、客观、全面,需厘清自然界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既要摒弃人类中心观,又要摆脱自然中心论的影响,重新思考及界定环境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具有区域性思维及全球的视野及胸怀。环境史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各生物及非生物要素之间发展、变迁及其相互影响的历史,研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史,研究环境变迁的因果史及规律史。因此,部分传统学科的定义就有了改善的必要,如灾害就应定义为给人类及其他生物、非生物体个体及其环境,以及各类个体构成的组织或繁殖、发展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或导致悲剧性后果的自然或人为事件。定义及研究对象内涵的拓展,对学界环境史专栏的宗旨及目的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37-243
最近十多年关于"父子互隐"的论战一度波及苏格拉底。一方认为苏格拉底主张子为父隐,另一方认为苏格拉底赞同子告父罪。双方针锋相对,都指对方误读了柏拉图的《游叙弗伦篇》。通过对《游叙弗伦篇》的解读和相关资料的考证,可以发现,苏格拉底的确质疑游叙弗伦告父杀人,但他质疑游叙弗伦的原因并非因为主张子为父隐,而是因为不能确定游叙弗伦的父亲是否犯有杀人罪,不能断定游叙弗伦告父杀人是否虔敬。《游叙弗伦篇》既未断言苏格拉底赞同子告父罪,也未显示他主张子为父隐。  相似文献   
6.
7.
罪与法——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 :罪与法是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 ,法的隐退是它的基本语境 ;卡夫卡世界是一个虚无主宰的世界 ,在此世界中 ,人被规定为绝对有罪 ;这种无罪之罪实质上就是异化 ,它正是卡夫卡最为关注的现代人生存的基本处境。  相似文献   
8.
钊作俊 《南都学坛》2002,22(4):93-97
投敌叛变罪作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一种重罪,刑法学界的研究状况相对较为薄弱,为此应立足于刑法规定,并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对投敌叛变罪的本质属性、客观表现、罪过形式、罪数形态、犯罪形态及其死刑适用等几个重大疑难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写作学界对概叙与细叙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对其概念的认识和运用仍处于模糊甚至混乱状态。本文着重从概叙与细叙的语词、分类标准、定义及其与略叙、详叙的联系与区别几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