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若虚是金代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论名著《滹南诗话》及《文辨》和一些论诗诗中。主要是作诗求真而反对奇诡诗风,倡导平实诗风。追求自得而不摹拟古人。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本文将就这几点论述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王若虚《尚书义粹》解经有鲜明特色,于章节之中每每分纲领条目,阐说铺陈敷衍,辞非体要。提倡义理解经,以探究《尚书》经世价值为宗旨。训诂方法上注重上下文内在联系,释辞义不以义界而往往排比事类为解,并于训诂中融入个人思想,反映出鲜明的宋学特色。王若虚经学方法与思想与宋儒展现为同一脉络,由此《尚书义粹》可以揭示宋金文化交流之面向。  相似文献   
4.
金代中后期四家的唐诗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中后期,赵秉文较早主张将唐人诗歌当作典范加以师法;稍后的李纯甫和王若虚分别从师心自用和情真、"自得"的角度出发,对中唐韩、盂、李贺、卢仝及杜甫、自居易等人各加标树;发展到元好问,则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肯定唐诗的典范作用及多方面价值,并提出了"以唐人为指归"之论,他将金人对唐诗的论评最终推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5.
6.
王若虚是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见重于当时.本文就王若虚文学思想与其经学、史学之间的关系,从立足经学、审视理学、借鉴史学等方面具体论述,认为经学培养了王若虚的思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史学培养其求真精神,作用于文学则形成了王氏重思辨、不盲从,求真务实而又重情性抒发的宏通文学观,使其文论思想在重情、理、诗意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经学思辨色彩,亦带有史学求真惟实的光芒,能够切入文学本体,在金源诗学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若虚个人的文学与学术观念为背景,采用史料与文献分析法,从批评语体的视角分析王若虚《滹南诗话》的批评特点,其批评语体以“不+肯定性语词”为常用搭配,以“妄”为常用字,采用反诘式的句式与对照并举结构,列举多个前人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反驳,进而表明自己的态度。《滹南诗话》在集评背景下,借助“辨难”呈现出与传统“训诂式”和“象喻式”不同的语体风格,体现王若虚“自我树立”的学术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王若虚的批评语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若虚是金末的重要学者之一。他在文学写作内容和文学创作形式上都形成了自我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如他提倡诗文内容要“以意为主”,要“与元气相侔”,诗文形式要“巧拙相济、一文一质”,诗歌鉴赏要重在体会其妙处,而不是吹毛求疵等。这些观点对于扭转当时金代诗坛弥漫的务奇争险的不良诗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王若虚的诗学理论在金源诗学中独具特色,甚至某些见解,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诗人,其诗学观点可分为原理论、创作论、欣赏论、批评论四个方面。王氏论诗,贵天全、自得,倡以意为主;主张诗歌创作要巧拙相济,词达理顺;欣赏诗歌时戒忌迂拘末理,注重玩索诗味;在评价前代诗人时,他推扬苏轼,贬抑黄庭坚,而贬黄的目的在于批评金代李纯甫一派“尚奇”的诗风。  相似文献   
10.
“以意为主”是儒家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王若虚在他的《滹南诗话》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儒家思想是王若虚诗学理论形成的基础,王若虚在此基础上,从诗歌的本质、创作、批评、鉴赏等角度对“以意为主”的诗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建构,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