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58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65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聊斋戏"的改编对《聊斋志异》在下层民众中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聊斋志异》之所以被屡次改编为戏曲,是因为其本身的戏剧性或戏曲意趣。以聊斋戏曲改编在清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康熙阶段独唱,乾隆时期渐有和者,清末形成改编热。聊斋戏的改编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很好的改编方式和演述形态。改编者们非常注重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口味,为适合乡村表演,他们不惜牺牲文采性,而强化其通俗性。在这种平民意识的影响下,《聊斋志异》戏曲改编也呈现出平民化特色和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2.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3.
吕子 《公关世界》2015,(1):72-73
阎立本(约601~673年),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其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人用秦油二号作高产栽培,以亩产275.8公斤创立地区亩产纪录,并领省农业丰收小面积高产奖。高产田面积2.16亩,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田。在 9月10日播种,10月15—17日移栽,规格6.5×10.4寸,每穴单株,亩植基本苗8876苗,3月10日初花,4月13日终花,5月18日收割,主茎叶令40片。  相似文献   
5.
6.
秦郡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本文从已故谭其骧先生的秦四十六郡说入手(1982年谭又修正为泰四十八郡,除去所含《汉书,地理志》的泰三十六郡,谭氏新考出的实为十二郡),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对谭氏新考出的十二郡逐一加以分辨.笔者肯定其中的黔中、闽中、东海三郡,见诸《史记》,为秦郡无疑,余下的广阳、陈郡、胶东、济北、常山、河内、衡山、鄣郡、庐江等九郡,概非秦郡。泰一代置郡的总数应是《汉书·地理志》所标注之三十六郡,加上黔中、闽中、东海三郡,共三十九郡.然而,不可谓秦的郡制为三十九,泰一代郡制应如《史记》和《汉书》所言,是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7.
汉地禅宗是较早进入藏区传教的佛教流派之一,他的进入迎合了吐蕃王朝的文明诉求,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曾兴盛一时.虽然不久作为一个教派退出了藏区,但他的思想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洪山戏是流传于皖东来安、天长,以及江苏扬州、六合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傩,因而具有鲜明的仪式性、祭祀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加以改造,使其一跃成为“抗战戏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淮南大众剧团的洪山戏演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剧团在演剧活动中呈现出演职体系规范化、舞美式样成熟化、宣传手段多样化以及管理制度系统化等特点,洪山戏也逐步从“香火戏”发展成为“红色戏剧”。淮南大众剧团在演出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之名正式出现且地位不断上升,儒家被排斥出秦王朝的文化领导地位。秦朝初期的“学古师今”一变而为“非古师今”,秦王朝文化环境就此恶化,石刻文本的书写内容与士人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动摇了嬴秦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虽然秦国及后来实现统一之后的秦王朝执政者自诩"秦德",然敌对政治势力多以"秦暴"指斥其军事强势与行政风格.对于秦实现统一的战争攻势,"秦暴"也是失败者历史感觉和文化情绪的记忆.基于对秦王朝政治节奏与政治倾向的反感,后来的政论与史论有持续长久的"秦暴"批判.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秦暴"舆论的分析,可以从另一角度考察遭遇败军灭国者的心理,有益于全方位认识秦统一这一历史变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