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20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56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1254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富兴 《社会科学》2015,(2):116-126
"阳明格竹"是中国古代认识论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王阳明未能找到其格竹失败的真正原因,由此得出错误结论,从逻辑上终结了朱熹所提倡的客观外求式"格物致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沈括提供了"格物致知"活动的成功经典案例。沈括的案例表明:要想获得关于外在对象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人们必须以积极、动态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基础,完善的"格物致知"活动是一个由感性的观察实验与理性的推理分析双向互动的过程。阳明格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只有感性、消极的对象静观,没有积极的操作性实验,以及理性推理分析支撑,故而其格竹活动只能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
"年例"是粤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记忆,体现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智慧和文化性格。它以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阐释着"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积极价值取向,构成了粤西百姓的精神寄托。当前粤西"年例"在社会认识、政府主导、传承主体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遭遇困境,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策略,使其有利于凝聚乡村力量,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华人时刊》2015,(3):76
为庆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江苏友好建交35周年,近期,中国剪纸艺术交流展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设计中心举行,免费为大众展示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剪纸艺术。据悉,本次参展的作品以色彩为元素,红色(火)代表中国最接地气的民俗生活与风俗习惯,蓝色(水)代表传统古代仕女和服饰  相似文献   
4.
竹文化在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文人墨客、士大夫对竹子情有独钟。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竹子的生长特征被拟人化,竹子的精神进而升华至道德、精神层面,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化”。文章拟从竹子对宋代文人思想的影响来论证竹子对宋代文人画的重要影响,文章以文同画竹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是与树木有关的,文章就此探讨了树木崇拜及其引发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7.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8.
从年画形象与艺术特色看民俗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项民俗事项 ,与民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年画形象与艺术特色上可看出民众生活观、心理观及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的绿色观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幅员辽阔的新疆,总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然而,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3%,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 89%。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祈盼绿色、向往绿洲,成为维吾尔人生活中的殷切希望。绿洲即生命、即希望,围绕这一主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民俗活动。纵观维吾尔族的文化史,绿色文化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礼金     
杰子 《中国农村》2007,(2):61-61
中国这么大,各地礼仪不同自是正常,但其中有些细节却极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