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水浒全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当时担任“鄜延路经略副使”的宋代名将种谔,“小种经略相公”则是其侄子种师道,皆为山西名将。罗贯中把这一内容写入《水浒全传》,含有为故乡山西人物立传和隐写北宋“亡国痛史”的深刻意味。  相似文献   
3.
真武阁     
陈锦绵 《今日南国》2006,(23):37-37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容城东面县公园内,被誉为“天南杰构”,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州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浏览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钉,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成长为世界大国和海洋强国,就必须积极跟进新的世界革命性潮流,依托陆域面向海域求发展。目前中国不仅存在海洋经济开发问题,而且在海洋安全形势上也不乐观。为此,应当透视中国大力推进海上屯田战略取向的时代背景,认定中国大力推进海上屯田战略取向的价值求证:有利于中国推动海洋经济开发,有利于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安全,有利于中国对外关系协同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有利于中国推进和谐海洋建设。  相似文献   
5.
史昭事辑     
史昭,在西北“为边最久,有功可称者”,总领一方行政与军事35年,保塞抚番,维护西陲安宁,并注重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其施政政策多有首创,为明初西北地区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左宗棠经略西北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为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统一,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并积极推行。他抗击沙俄入侵,力促新疆建省,兴修水利、农牧并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以及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他的许多思想和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晚商时期商朝在对东土各族持续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还在东土一带设置军事据点,屯驻师旅,抵御外族入侵,加强军事防御,此已初具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义。卜辞所见商王在东土之境的田猎活动,既有经济方面的意义,又具有政治经营和军事演习的性质。商王经常不定期地到东土各地,举行一系列政治和文化活动,可以视为先秦时期巡省制度的萌芽。商王与东土诸侯之间经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初步确立,对东土方国军队的调遣和指挥权的掌握,是商王在东土有效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以上表明,商朝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千里邦畿的国土范围狭小的邑土国家,而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拥有一定领土主权的早期国家。  相似文献   
8.
张久献 《社科纵横》2005,20(1):117-118
16世纪初 ,达延汗去世后 ,蒙古地区再次形成封建割据局面 ,大小封建主之间及蒙明之间战争不断 ,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人民深感厌倦 ,渴望和平。阿勒坦汗就是在这一政治形势下 ,应运崛起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打破割据状态 ,致力于经营西北蒙古地区 ,有力地推动了蒙古社会的发展。因此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究阿勒坦汗经略西北蒙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东汉初期,面对复杂的边疆局势,边疆经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东汉对南部边疆南蛮和西南夷的积极经略与北部边疆的消极防守形成强烈反差,在处理南部边疆事务时往往态度坚决、果断,手段也比较强硬。东汉之所以对南部边疆特殊关照,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部边疆战略地位提高,统治者经略南部边疆有着明显的“郡县意识”,且南部用兵相对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短,不会伤及东汉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