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皓平 《源流》2020,(1):44-44
《高乾村革命斗争史略》的出版,在大埔县各级党和政府领导关心支持和各界人士的指导帮助下,终于发掘整理成书出版。该书史料真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再现了埔北区高乾村80多年前烽火连天峥嵘岁月的革命斗争历史。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5年日本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了东洋史研究丛刊的第67册,即吉本道雅著《中国先秦史の研究》。作者现年48岁,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典型的少壮派学者。记得1988年笔者去京都大学留学的时候,吉本道雅还是一位刚刚读完博士后期课程,留校担任东洋史研究室助手的年轻人,时光飞逝,二十年后的今天,俨然已成为京都大学的中坚学者。在这期间,吉本道雅以执著的精神在先秦史领域辛勤笔耕,先后在《东洋史研究》、《史林》、《东方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论著既是吉本道雅前半生的学术总结,也是为他摘取京都大学博士桂冠的学位论文。全书共588页,分为三部。第一部西周期、第二部春秋期、第三部战国期。以下对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扩大以及政府管制弊端的日益凸显,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体制的持续改革。行政垄断是长期制约和困扰我国企业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顽症。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理论的回顾,梳理了该领域研究的基本脉络和演进过程,以期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5.
王晨光、谢利民在《东北师范大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7.
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灾害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国家、社会与灾民倾注于救灾的实践.灾害因人的因素而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灾害和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古今中外皆有关注.梳理国内外关于灾害的社会学研究,顺着灾害研究的理路,我们思考了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分化,通过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视角分析发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的脉络图谱中的分支已形成,流派有待丰富,具体理论需要深入系统丰富发展,整体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理论丛林初露端倪,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尚处于"分"的阶段,丛林分支流派到了具体理论涌现但却处于突破困境的交汇处。阶段特征表现出缺乏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和整合性,致使其处于丛林转型发展的瓶颈期。教育管理学科性质决定其多元视角、多元方法和多元内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的一个基本脉络是:个体—家族统治的衰落,组织管控的兴起和转变,制度调节的作用日益重要;"党治国"的进入和逐渐回归本位,似乎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的关键线索。现阶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中,"抽象的形式化权威"与"具体的实体性权威"的"渐进式替代"需要较长时间。过渡期内,"具体的实体性组织权威"由"总控制者"向"总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有利于"渐进式替代"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据时代面临的个人信息受到侵害、个人隐私泄露、算法歧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应将以保护信息主体权利为目的的被遗忘权确立下来。欧美被遗忘权在隐私与自由之间存在的冲突背后所体现的是被遗忘权对于各国需求的重要性,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规定的删除权与欧盟所确立的被遗忘权是不能等同的。现行被遗忘权面临着调整对象的设定缺陷、权利内容的设定偏差、责任主体的设定不足三方面的发展困境。学者热议与实践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应当引入被遗忘权,并应从调整对象的优化构建、权利内容的改造构建、责任承担的明确构建搭建起中国的路径选择,以解决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