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吴奔星先生的研究视角大致有三:诗人、学者、教育家,其中以诗人为对象研究居多。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从三个方面研究诗人吴奔星:葛乃福以《诗的创作与欣赏》为切入点,讨论吴奔星的诗学观;吴心海通过回忆父亲的轶事,解读了其诗歌的家国情怀及创作流派;张新芝则探讨了吴奔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内容的嬗变与发展等。作为吴奔星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将它奉献于读者,希冀以此为契机将吴奔星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方面.围绕脚韵的使用与否,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现点:一是主张使用脚韵;二是可以不译其脚韵,也不必译其脚韵,认为在现代英诗中,脚韵已不是不可缺少的音韵手段,而且如果脚韵用得不当,则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会影响意境的完美.这两种观点貌似截然不同,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其标准是相同的,即在译诗中如何兼顾意义的确切和意境的完美.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各种欠妥的意义表达方式对意境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笔论     
文笔之分是六朝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源于两汉时的文学文章之分。随着晋代文章总集编选的兴盛,文体辨析遂显示出其必要性;再加上魏晋时骈文初步形成,与散体文逐渐分途,并得以进一步发展。此二因素应是文笔之分出现的前提与条件。具体而言,六朝时的文笔,应包括“文学”中的文笔和“文章”中的文笔两种含义。前者是从文学性质上区分的,而后者则是从文章形式上区分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