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英国小说大师劳伦斯创作的<菊花的幽香>和中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创作的<薄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分别以象征和写实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以男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的家庭悲剧,并对各自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因而具有进步意义,成为中英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遭遇坎坷 ,充满悲剧色彩。本文从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及为国捐躯几件事上指出他的悲剧性 ,认为他一生的悲剧也是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
许凤才 《中州学刊》2008,(2):211-216
痛击"新月"派的挑战,创办<奔流>杂志,探讨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团结"左翼"作家结成统一战线,争民主、争自由、抗日救国,是郁达夫和鲁迅携手的目的,同时也是他们在上海时期的主要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5.
写<郁达夫的婚姻和爱情>时,我常常一连数月写不下几行字,有时一个小问题能困扰我很时间不得解脱.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对郁达夫的作品是广泛占有了,心得体会也不少,可真的动起笔来,一连串的问题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既是审美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鲁迅揭示了日常生活的现代意义。日常生活参与了历史的重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透视和烛照了国民劣根性及民族国家的原型。鲁迅也许是在拜献,但也未必不是解构,以暗寓日常生活的崛起。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由事实与精神两部分构成。杨贵妃这一符码所能提供的语义场或交往空间本身就是日常生活广场的现代投影。历史小说的灵魂仍是它在日常生活上的动力和潜力。从鲁迅到郭沫若的历史小说观虽有微异,但在直逼现实的日常生活维度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茅盾有意保留"历史小品"这一概念,以别于历史小说的规定。历史小说的现代转型得益于历史观的变化,也就是说,存在感和认识论影响了新的历史小说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民国是一个国力衰微的时代,但它却盛产大师.章太炎、蔡元培、陈寅恪、梁漱溟、梅兰芳、徐志摩、闻一多、张爱玲、梁启超……他们在文学、哲学、史学、语言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还有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鲁迅、沈从文、郁达夫等享誉世界的作家,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民国为何会出现这种百花盛开、百家争鸣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创作过程中主体的精神状况,还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所有的作品都融入了重要的情感因素,作品没有情感其艺术性也就无从谈起。而郁达夫的小说正是对这种结构常规束缚的一种突破,并将整个篇章用自然流动的情绪和感情串联起来。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中对情绪的架构,希望为小说有关情绪构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