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研究孟郊诗比较重视其“寒”的一面 ,而对其“清”的一面往往注意不够。其实他的诗 ,寒于其骨 ,清于其神。唐人评孟诗已提出“清奇”之说 ,清奇不但是孟诗凄寒一面的补充 ,也是风韵的体现。这位不平则鸣、超凡绝俗的孤鹤般的诗人 ,正是以气质的脱俗、表现的新颖、意境与情趣的凄冽和古雅 ,向世人展示其诗篇的“清奇”的诗美内涵和风韵。  相似文献   
2.
建国之时,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实施“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成为新中国在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之一。“另起炉灶”外交战略理论的提出实施,彻底划清了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界限,从根本上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使新中国走上了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因此,“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理论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戚晓杰 《东方论坛》2008,(3):95-100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句、“把”字句等就充分显示了汉语句式结构的这种中间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十届世界杯男排赛中国男排和冠亚军(巴西、意大利)的两场比赛录像,对三支球队的发球技术进行统计与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排在发球的有效率上与巴、意两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球速度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巴、意两队。提出了建立新的"一攻"观念、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大力跳发球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2~2005年的《阿拉伯国家人类发展报告》为基础,分析了阿拉伯国家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男女平等是构建民主社会的基本条件,处于全球化时代的阿拉伯国家之所以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妇女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此外,作者还就如何解决阿拉伯妇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莫言仅用43天的时间就创作了近50万字的《生死疲劳》,其创作速度之快、文本之厚重、情节之复杂都令人惊奇。《生死疲劳》的成功与莫言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六道轮回"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怪诞传奇的叙事情节,不单是吸引读者的因素,更是文本构造的支柱。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通过谐音、照应、拆字、用典、白描等方法给人物命名,利用人名寄托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品格、职业和在故事中的功能的评价和暗示。这些人名具有强烈的诙谐感和反讽效果,体现了作者对世道人心的评价。通过谐音法还可推测作者“西周生”可能是“戏诌生”、“戏众生”或者“戏诸生”的谐音,而“环碧主人”可能是“幻笔主人”的谐音。  相似文献   
8.
以往《水浒传》的主题,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有不尽人意处。《水浒传》实质上是作者作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挽颓救弊、救世情怀的寓意式表达。这在小说的神话构思、谋篇布局、形象塑造三个方面都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The aging male》2013,16(1):16-20
Aim.?Symptoms of late-onset hypogonadism (LOH) are often unspecific, and the existence of a male climacteric has been much debate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aging men's thoughts about, and beliefs, in a ‘male climacteric’.

Methods.?A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including background demographic data, symptoms possibly related to LOH and questions about men's thoughts and beliefs in a ‘male climacteric’. All men, 55-, 65- and 75-years old, living in Linkoping, Sweden (n?=?1885)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On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fifty-six (72%) questionnaires were eligible for evaluation, 65.4% of the responders had heard of a ‘male climacteric’, and 42.2% believed it existed but only 3% had sought medical advice for these symptoms. More than half believed that a ‘male climacteric’ was related to decreased libido and less strong erections. Almost half of the men thought that decreased memory and/or dystymia and anxiousness were related to a male climacteric.

Conclusions.?The majority of men have heard of a male climacteric, but only a minority had consulted a practitioner about their symptoms. Mor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re needed,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o better motivate men to seek medical advice and also for the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better deal with the symptoms of LOH.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