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95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report evaluates the extent of perceived and enacted HIV/AIDS-related stigma in a rural setting in Zambia. Stigmatisation is abundant, ranging from subtle actions to the most extreme degradation, rejection and abandonment. Women with HIV and pregnant women assumed to be HIV positive are repeatedly subjected to extensive forms of stigma, particularly once they become sick or if their child dies. Despite increasing access to 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initiatives, including anti-retroviral drugs, the perceived disincentives of HIV testing, particularly for women, largely outweigh the potential gains from available treatments. HIV/AIDS related stigma drives the epidemic underground and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people do not wish to know their HIV status. Unless efforts to reduce stigma are, as one peer educator put it, “written in large letters in any HIV/AIDS campaign rather than small”, stigma will remain a major barrier to curbing the HIV/AIDS pandemic.  相似文献   
2.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在《国语·鲁语下》中 ,公父文伯之母被作为“尚礼”、“崇德”的典范 ,是一种政治理想范式 ,是善的化身。然而 ,从现代的社会文化视角来观照这个人物形象 ,我们读到的却是公父文伯之母作为女性的悲哀。她具有道德情感而丧失了作为人的情感。同时 ,这个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礼崩乐坏 ,王纲解纽”的社会状况 ,是社会和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龙王信仰是传承较为久远、分布非常广泛的民间信仰。历来为广大学者所关注,但大都是从文献典籍出发,探讨龙王的有关传说及龙王与佛、道二教的关系。本文通过实地田野作业,对当地民间龙王信仰的内容及相关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唐日台村龙王信仰作为地方及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活态民俗事项,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活)而展开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祖国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回族在新时期也应该而且能够为祖国作出新的贡献,这些新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结构性的贡献如义利统一、理欲平衡、公私兼顾;二是经济上的贡献如多元并举的产业理念、市场伦理;三是政治上的贡献如和谐理念和协商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以农为本,农业与降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自古以来,求雨巫术便是农业巫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以龙求雨"巫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以龙形求雨、逼龙降雨。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已有记载,但只言片语,语焉不详,直到魏晋鸿篇<文心雕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创作之发生、文学风格之生成、创作自由之实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欧何生 《云梦学刊》2011,32(2):122-125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总体上可冠之为"多媒体崇拜症"。这种症状的产生成因复杂。其中既有特定时代背景下某些社会思潮的影响,如"技术决定论"的影响和技术使用上功利主义态度的影响;也有施教者和管理者素质上的不足,尤其是精神上的懒惰;更与当前大学的行政化办学体制有某种内在的关联。要克服这种症状,目前可做的工作重点是端正对多媒体使用的看法,提高多媒体使用的技术水平,并且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平衡。  相似文献   
9.
舞龙运动源于上古的祈龙求雨,到汉代,成为一种大型的娱乐欢庆节目,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欢庆习俗,并逐渐脱离了“祭祀求雨”的意味,而演变成民间一种重要的节日娱乐狂欢活动。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运动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文心雕龙·辨骚》中的“奇正华实”说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补论。其一,补充介绍齐梁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状况,由此考察孙子《兵法》在当时产生的文学影响,以及《兵法》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和启迪;其二,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论证“奇正转换”论是对作为艺术张力控制论的“奇正华实”说的补充。其三,刘勰引兵入文的“奇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