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7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276篇
管理学   31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4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56篇
丛书文集   3369篇
理论方法论   1254篇
综合类   19532篇
社会学   1083篇
统计学   48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1373篇
  2013年   1379篇
  2012年   1683篇
  2011年   1945篇
  2010年   1676篇
  2009年   1588篇
  2008年   1689篇
  2007年   2059篇
  2006年   2037篇
  2005年   1883篇
  2004年   1795篇
  2003年   1710篇
  2002年   1318篇
  2001年   1079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A recent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a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labor market may in part be driven by a gender gap in willingness to compete. However, whereas experiments in this literature typically investigate willingness to compete in private environments, real world competitions often have a more public nature, which introduces potential social image concerns. If such image concerns are important, and men and women differ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want to be seen as competitive, making tournament entry decisions publicly observable may further exacerbate the gender gap. We test this prediction using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N = 784) that varies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decision to compete, and its outcome, is publicly observable. We find that public observability does not alter the magnitude of the gender gap in willingness to compete in an economically 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ay.  相似文献   
2.
每当先进的发展制度开始取代落后的发展制度时,整个世界格局就会进入重大的转换阶段。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局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并深远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下的中国作为前两次历史变局影响的客体,曾经既是先进发展制度取代落后发展制度的受益者,也经历过作为落后发展制度主体而被先进发展制度冲击的过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先进发展制度与落后发展制度交替的历史变局阶段,作为第三次重大历史变局的主体,在三次千年历史变局叠加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认识、适应并改造利用前两次历史变局的经验与教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领先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决定中国在本次历史变局中能否顺利成为先进发展制度的主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卫所制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军政制度。以浙江沿海明清卫所驻地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北到南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16个方言点,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浙江沿海明清卫所驻地方言声母在数量和古今分合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金属疲劳裂纹扩展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琐、精度不高,不能实现实时性等缺点,文章提出了基 于机器视觉的裂纹检测方法。根据金属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过程中裂纹图像的采集要求,设计了摄像头位置可自动调整 的疲劳裂纹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摄像头安装运动装置,裂纹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摄像头运动控制系统。图像采集装置由高 分辨率黑白面阵CCD摄像头、光学镜头,光源照明装置和图像采集卡组成,前3者安装在摄像头支架上,与摄像头运动 装置相连。摄像头运动装置中的X,Y,,Z轴运动机构由步进电机带动滚珠导轨机构。在基于ARM技术的运动控制系统 的控制下摄像头可沿X,Y,,Z轴作高精度直线运动,实现和试件之间精确位置的调整。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 采集到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过程中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试件裂纹图像,满足下一步裂绞尺寸计算的要求;摄像头运动定 位精度可达到0. 02 mm,满足精确的系统聚焦、位置调整、跟踪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卤水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早为世人所瞩目,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最早开采天然气和盐卤的层系之一。根据盆地雷口坡组大量钻井资料研究表明,盆地雷口坡组主要成盐期分别为雷三2 期和雷四2 期,在盆地东部和南部由于受到古隆起的影响,盐岩地层已被剥蚀难以保存,现今盐岩主要分布在开江古隆起和泸州古隆起的西部以及天井山古隆起的南部(华蓥山以西—龙门山以东的川西—川中地区)。印支运动对盆地雷口坡组盐岩在平面的迁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时期盐岩统计数据看,两期盐盆在平面上具有向西迁移、叠加的特征,其中川中的GS1 井就钻遇了这两期的盐岩。  相似文献   
6.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7.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为了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四川盆地的勘探区域由盆内逐渐向盆缘延伸。在这种背景下,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相继取得新的勘探成果,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诸如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差异大,储层的碎屑组分、结构及厚度、物性、孔隙结构差异明显等问题,制约了勘探开发的步伐。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芯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对比剖析了川东北龙岗和营山地区须二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认为远离物源区和高能水体的反复淘洗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首要因素,强烈的压实作用和多期石英加大对储层差异性起关键作用,自生绿泥石衬边胶结和长石选择性溶蚀最终决定了储层差异性。从而解释了气藏勘探开发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对有效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易斯·卡罗尔著名小说《爱丽丝仙境漫游》至少包含4首模仿经典诗歌的戏仿诗歌。戏仿诗歌展现了其内嵌或隐身于其他文本的特点。这一特点与戏仿反对说教的娱乐性结合,共同行使了戏仿潜在的挽救性功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可能落入湮没无闻状态的诗人及作品。戏仿作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严肃文学相互作用,不失为读者熟悉、研读严肃文学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