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理解术语“dialectic”是理解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关键之一。这一术语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两个中译本中有着“论辩术”和“辩证法”两个不同的译名。文章试从词源、词义的演变、词的译介以及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观点四个方面探讨“dialectic”的意义和翻译,指出“辩证法”译名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翻译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由于孔子生活的时代对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阴影,孔子世界观中蕴含着宝贵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Rhetorical questions emerging spontaneously in consultations can be used as a tool for developing self‐reflexivity and exploring the therapeutic allia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rapy with couples and famil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chnique based on the enunciation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which can point to an impasse in the process of therapy and contain a key to its resolution. The technique focuses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as convening a paradoxical injunction: a question not intended as a question, while uttered as such. The technique in four steps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from therapy, supervision, consultation, and self‐supervision. Its focus is the interlink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the process of therapy and it is informed by a second‐order cybernetics approach, dialogical practice, and the systemic literature on emotion. The technique can help develop curiosity in working with families, lead to unforeseen developments, and touch on prejudices not made explicit in previous therapeutic encounters. Whether we are acting as supervisors, therapists, or clients, the creation of a ‘secure enough’ context for rhetorical questions becomes critical to allow freeform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4.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悖论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更是诗人寻找"客观对应物"而"间接地表现他的个性"的经验之谈.艾略特追求和提倡的是把染有个性的想像转变成无个性的艺术真实."非个性化"悖论蕴涵了个性与非个性即特殊与普遍、复杂与纯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中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文学"危机论",笔者结合英国学者巴斯奈特与美国学者米勒的观点剖析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这种危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有缺陷,但是通过辩证的比较思维可以使得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得到明确.同时对于一些片面理解比较文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论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新的比较文学学科对象论、比较文学定义与系统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陈马癸《文则》考察修辞现象的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着眼于汉语修辞学史 ,从“假之以渔”,而不是“假之以鱼”的角度 ,可发现《文则》中蕴含着素朴的辩证综合法、直观分析法、有限演绎法 ,实在难能可贵 ,值得今人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我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简单复原,也不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照搬,而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而做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绝对同一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又能尽快发现矛盾,尽快解决矛盾的动态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只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既稳定,又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和谐,但并不排斥竞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蕴涵着辩证法思想,集中体现在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改革与稳定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形成了具有辩证特色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9.
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是在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方法,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玛莎.莱恩汉(Mar-sha MLinehan)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它以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为理论基础,强调病患与治疗师之间,理性与感性之间,接受与改变之间的辩证训练和策略的应用。该疗法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辩证法策略、合理化认同策略和啦啦队鼓励策略等,辩证法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文章以一边缘人格障碍患者为例,具体说明辩证行为治疗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修养水平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阐述,论述了德、美、才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美"在德才兼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审美修养是德才兼备人才时代品格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等方面阐明了必须注重培养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