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6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654篇
社会学   164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边地影像”是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纪录自身的非虚构创作。在朗西埃“可感性的分配”美学理论视野下,边地影像体现了题材选择的一视同仁和人性的解放,以平等维度的引入开拓了其艺术与政治价值。透过“自我他者化”的艺术操作,它改变边地的可感性的分配秩序。“客位视角”到“主位视角”和“参与拍摄”到“独立创作”的过渡所释放的乡野表达,成为评测其诗学力量的关键质素。同时,围绕“差异性”展开的影像再现常常导向“微小差异的自恋”,并在言语的过度中营造了某种“圣化构想”,进而使其差异政治悖论性地生成了新的可感性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towards gender equality by examining the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potential of a mentoring programme for women, a type of gender equality intervention both criticized and praised for its ability to bring about change. Drawing upon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a mentoring programme for women academics in a Dutch university, we explore three dimens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organizational members (i) discussing and reflecting upon gendered organizational norms and work practices; (ii) creating new narratives; and (iii) experimenting with new work practic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five specific conditions that enable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cross‐mentoring, questioning w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repeating participation and individual stories, facilitating peer support networks and addressing and equipping all participants as change agents. We suggest that these condi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re)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gender equalit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在分别介绍和剖析两种平等观的基础上 ,揭示了结果平等观与机会平等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于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破除中西文化交流的三大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倡导和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三大思想障碍 ,即认定不可能有平等的文化交流 ,认定未来世界文化的大趋势是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或认定文化融合的最终境界是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 ,夸大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不可译性。在对平等交流有无可能 ,无差别的、统一的世界文化有无可能 ,准确的文化翻译有无可能等三个理论问题作了辨析以后 ,作者表达了一个愿望 :中西双方回到平等交流的元点上来 ,加深了解与认识 ,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是现代教育中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当今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在公平视角下,择校制应遵循市场竞争、利益补偿、政府主导准则。引入学券制和开办特色学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的劳资关系作基础。从西方劳资关系由激烈对抗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历史演变的启示,对转型期我国企业劳资矛盾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周建人在五四后期在恋爱、婚姻、离婚问题上更多地注重个体的自由、价值和觉醒。他认为,真诚的恋爱本是人生的花,是精神的高尚产品;理想的配偶选择应以个人本身性质上的各种美德为标准:以爱情的有无为婚姻离合的原则。婚恋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有利于种族的完善、国家的进步,也是妇女解放和冲破家族制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其婚恋观的一个重要诉求是男女平等,呈现出对妇女解放各个问题理性而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体现教育的平等化原则以及减轻财政负担,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然而在决策中却遇到了平等和效率的两难抉择。面对困境,各国政府做出了各自的决策,有的注重公平,有的注重效率,有的试图兼顾公平和效率,其中的得失成败,可为我国的政策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 5 6个民族 ,其中 5 5个为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区域占全国 6 4 % ,人口超过 1亿 ,操 80多种语言 ,用 39种文字。由于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且分布广 ,其生产与经营活动范围大 ,所以 ,汉语自然成为各民族的族际语。随着各民族的频繁交流和相互依赖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民汉兼通”的双语社会形式 ,也因此建立了以实施双语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是整个国家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教学生 ,但是教授的内容、评价的标准、选拔的形式 ,即课程和考试的标准却是统一的。从各个地区的中考和高考的情况看 ,少数民族学生被淘汰的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学生。许多研究也证明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有困难 ,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 ,辍学率较高。许多专家经过研究后归纳出了多种原因 :或是智商问题 ;或是人口素质问题 ;或是经验与文化上的冲突 ;或是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 ;或是经济贫困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 ,但有一个根本的问题 ,即应当从教育公平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