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87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农业生产的历史发展趋势、定性和实证等 3个方面分析 ,认为人均耕地资源是影响农业集约经营的重要因素 ,人均耕地资源的减少在一定条件下将促进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如何把英语精读课上成同学们喜闻乐学的一门课,一直是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教师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围绕具体的教学要求,精心指导学生,搞好英语精读教学,使英语精读课成为向课外延伸的原动力,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笔者以知识点和语篇的讲授为例,谈了在英语精读课授课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语义层面上语用含义的话语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之所在。为加强薄弱环节,须从“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出发,揭示话语中交际意图传递的规律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听力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推理障碍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阐述了反馈信息,论述了作文工作研究的意义及在作文写作中有效的信息反馈形式,提出了增强写作能力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主修课.精读教师的素质对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精度课角度简单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培正商学院的一年英语强化教改项目作为研究个案,根据(背景—输入—过程—输出CIPP)评估理论,利用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强化项目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评价。并由此构建出了一个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具有自我约束并持续改进的课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编制听力技能测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听力技能测试时,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理论构建、测试任务、测试的真实性、照本朗读话语或即兴话语、分离式或综合性考试、信度和效度等。要根据听力或接受技能测试的性质、测试的目的和内容,对以上问题逐一解决。解决了这些关键问题才能确保听力测试的效度、信度达到期望的水平,才能保证测试及测试结果可靠、可以解释,使考生及其他与测试利益攸关的人放心。  相似文献   
8.
听力自主学习是今后听力教学的方向,提高元认知能力是促进听力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丰富元认知知识和加强元认知调控在英语听力元认知中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策略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元认知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元认知在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中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元认知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论证了有效的外语学习离不开元认知策略。文章的结尾作者指出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对其进行终身教育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学习中,因受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的限制,听力被认为是提高日语水平和成绩的一大难关。作者遵循听觉系统中听力的解码理论,以一年一度的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题为例,提出并具体分析了提高日语听力的三种模式———预测法、捕捉法和贯穿法,并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望学习者能克服心理障碍,讲究科学的方法,把这些模式积极运用到平时的训练和测试中去,以此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