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9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经济开发活动的展开 ,泰国的民族矛盾也呈激化趋势。之所以如此 ,原因在于政府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实行了一些不妥甚至是错误的政策和措施。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校的教材工作有着与其它高校所不同的一些特点,教材管理工作是民族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族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河湟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向开放的门户,是历史上多民族迁徙往来的十字走廊,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梳理,提出“河曲民族走廊”之说,并对其形成作了追溯。  相似文献   
5.
契丹人在蒙元初期随蒙古军进驻云南以后 ,因长期受当地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及古代濮人孟高棉语族的各种物质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 ,其后裔在饮食、服饰、民居等方面 ,逐渐改变了祖国北方古契丹人的习俗 ,形成了具有本身特点的新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现代化是民族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小民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就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如何对待小民族的文化、发展与繁荣、民族优惠政策、民族发展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西域民族的发展过程与结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该文着眼世界四大文化圈唯一交汇处、九大语系中五大语系交融处的西域的时间和空间 ,重点历述和阐释了西域古代民族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东西南北向西域迁徙的民族互市 ,“打交”、杂居、通婚、相互同化的视角 ,进一步论证了西域诸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结合特性 ,特别从地域上的结合性、生产方式上的结合性 ,人种上的结合性、血缘上的结合性、文化心理上的结合性 5个方面具体印证了今天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民族关系的必然结果 ,西域民族的结合特性也为我们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了极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岭南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工具制造业、矿冶业等,对岭南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岭南少数民族的手工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具有交融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我国历史上疆域形成及变迁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有关论述观点的得失,提出了深化此项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辽朝的汉族文人是辽境内高水平文化的负载者,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本朝文学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他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辽朝汉族文人的政治态度在前期呈离心趋势,至中期则表现为向心趋势,辽亡前后则以灵活性、变通性为主要特征。民族关系的变动是影响汉族文人心态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