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馥洁 《人文杂志》2003,2(3):41-45
"节欲"是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基础,儒、墨、道、法都主张节欲.节欲修养观的价值论意义在于,它通过对主体需要的调适、对评价标准的矫正、对价值取向的引导、对人格价值的升华和对理想社会价值的建构,确立和提升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节欲"观仍有其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养生三戒孔子在养生上主张“养生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清楚地指出人们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早恋。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  相似文献   
3.
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宝梅 《齐鲁学刊》2000,(5):115-117
节欲是出于某种需要而适度节制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其目标指向是克制欲望,减少或相对减少消费。由于伦理解读是 价值判断,植根于人的理念、信仰;而经济评价是事实判断,强调功利、收益,因而从表面 上看,对节欲的伦理解读和经济评价似乎矛盾。但当我们站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高度时就会发现,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的矛盾不过是假象,统一才是其本质。节欲不仅具 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不容乐观的生态形势呼唤全新的节欲理念。  相似文献   
4.
<管子>中的君主节欲思想是在齐国多数国君纵欲无度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内容包括从"内圣外王"的治国思路的角度规劝君主节欲以治理好国家,从养生角度力劝君主节欲以保重自身的性命,从治国的角度劝谏君主遵从礼法以节制自己的欲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管子>中的君主节欲思想符合了君主长寿及富国强兵的心理需要,因而对国君纵欲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古代国家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又决定了其节欲思想只能属于劝谏性质,而不能形成一种强制机制以约束君主的无度欲望.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是一种道德理性精神而并非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术语,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价值观念的形式存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历经时代嬗变至今仍闪烁着德性灵光。尤其在商潮汹涌、物欲起浪,价值多元的今日,倡扬和确立其价值导向地位正是时代所急需。  相似文献   
6.
王晓朝 《学术研究》2023,(12):33-39+177
节制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运用道德发生学的溯源法可以揭示节制观念的起源和节制概念的生成,展现节欲论的理论建构过程。检索节制一词在希腊古籍中的踪迹,可以看到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已经初步形成节制的观念,是为古希腊节制观的思想源头。经过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界定,古希腊人的节制观念被提炼为一个伦理概念。柏拉图起先认为道德上的明智就是节制,继而又把节制看作四种主要德性之一。以节制为核心概念的节欲学说在柏拉图对话中已经初步显现,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节欲理论。亚里士多德对以往相关学说做了扬弃,将节欲论纳入德性伦理体系,建构了系统的节欲理论。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思想,反映了对先秦以来儒道二家的"中和"思想的融合.该著作把音乐客体与主体的生理、心理相统一,把艺术与自然、个体生命与社会相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相"和"的艺术境界.本文从乐的起源、美的本质、追求美的途径、三个方面剖析其"美在中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一种智慧,在国家的治理中,在个人的修养中,甚至在教育等其它方面。我们要深刻体会无为而治的精髓,道法自然,以道为本,不任意而为,使自己的行为有德合道这将给我们带来更加和谐的社会,更加顺遂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代人实现幸福的危机和问题,分析了幸福感危机产生的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认为,人类幸福观的多样性、幸福问题本身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幸福自身内在的要素与结构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观念与模式导致当代人幸福感危机的加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走出幸福感危机之困境,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内在价值、正当节欲、融洽群己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