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4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832篇
劳动科学   243篇
民族学   342篇
人才学   472篇
人口学   138篇
丛书文集   4266篇
理论方法论   781篇
综合类   10155篇
社会学   1126篇
统计学   3166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1541篇
  2013年   1141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440篇
  2009年   1608篇
  2008年   1882篇
  2007年   1425篇
  2006年   1310篇
  2005年   1461篇
  2004年   1315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123篇
  2001年   1127篇
  2000年   968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第一、二次对"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的资料,分析说明了无锡农村经营式农业的日渐式微,并从出租农地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方程、较高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家庭小农场的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经营式农业不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当地较高但又不足够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了经营式农业难以发展.较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意味着发展经营式农业的高运营成本和高机会成本.不足够高又使得非农产业的需求与人数众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不相匹配,从而造成了家庭小农场和经营式农场之间的激烈对抗.我们也认为,中国未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可能会依然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家庭小农场扮演的角色可能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0—2016年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使用序列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考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2000—2016年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明显,并且重庆市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其次,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已经成为了我国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措施,如何通过有效的两化融 合来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最为重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投入产出较高,产品质量优良,产业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安全,三产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支撑体系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一般认为,大汶口文化的束发器是一种装饰品,集中分布于鲁中南,而其他地区则较为零星。束发器形制的探讨明确了其发展历程。束发器不做平时佩戴、为少数人拥有、性别和年龄区分不显著、作为大汶口文化鲁中南类型的标识之一等特征,表明束发器不应是单纯的装饰品。通过引入文献学和民族学材料作进一步讨论,束发器应是当时猪神祈雨的象征,祈雨的主体便是巫觋。束发器应是巫觋的标识和通天的神器,而其产生的机制则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家猪饲养的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