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玄虚之病,就必须使学术朝着原始儒家的方向复归:在内容上,不能再纠缠于本体心性的繁杂辨析,而应尽力向现实关怀靠拢;在形式上,亟需挣脱滋养空言的语录之学,回归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乾嘉时期注重辨章考据,崇尚经世致用的实学风气影响下,由官方编纂而成的。《总目》在宋人集部提要中对宋代散文多有批评,呈现出注重文章的教化之品,挖掘文章的经世之用,推崇文章的根柢学养的批评特色。《总目》宋代散文批评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宋代散文发展的真实风貌。对于《总目》宋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官方的政治意志与时代的学术思潮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蒙古人入侵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各民族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极大地改变着这一时期的社会基础。游牧民族的商业精神及其统治所带来的传统儒士地位的下降作为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大因素,与其它因素一起,共同导致了元代经济伦理关系的变迁,并进而对思想领域发生作用:宋代的义理之学由此转向一般并日趋务实;能同时体现伦理追问和致用特征的实学进一步将其对"实体"的关注转向"达用";元代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经世致用特征,并为明清实学之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孟德楷  于瑞桓 《东岳论丛》2012,33(12):189-191
基于学术理念与文化精神的一致,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本文以该时期野史稗乘的极度繁盛为主线,围绕着史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求真”与“致用”的张力维度、史家视野的扩张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明清实学对野史繁盛的推动与规约.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和知识的关系也随着学风流变的转向出现了变化。在反对明末腐朽学风的思潮中,涌现了一批批判理学末流、重新阐释儒学经典,旨在经世致用的哲学家及其著作,黄宗羲与《孟子师说》就是其中的代表。现拟从实学角度看《孟子师说》,意在阐述清初实学之风和《孟子师说》的关系,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在《孟子师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思想与明清之际的整个学术思潮有着很大的内在关联。他反对宋儒的道统观,反对宋儒气质之性的说法,坚守性善论;他尊重汉儒,重视经学,同时他的经学思想受今文经学家董仲舒的影响较大;他有较强的子学意识,对道家、道教也很有兴趣,这在儒者中是少有的。黄道周有可能受到西学的影响,但他的易、历、律一体的思想无疑又有着非常典型的中国特色;他较早地以道器来论中西科学及其文化精神的差异,早在西学输入的明末,他就对中国文化的前景有着深沉的忧虑。黄道周的学术思想是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裂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朱熹对"中庸"的解释,体现出其理学的实践性特征。具体而论,他一方面主张"在中"之"中"、"时中"之"中"的区别,同时又将二者贯通起来,以"在中"之"中"来统摄"时中"之"中",兼体用而言"时中",体现出深厚的理学意味,也展现出理学家"体用一源"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释"庸"为"平常",拓展了"庸"字的实践范围,也加强了"庸"字的实践意蕴,体现了朱熹思想的实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智 《船山学刊》2009,(4):100-103
吕柟理学在其实质上就是以“理气非二”为根本、以“躬行实践”为进路、以“心事合一”为目标的躬行实学,就是主张道德践履与事业实务的贯通为一,强调内在的德性之实有见之于外在的事业之实务的“明体适用”之学。  相似文献   
9.
1956年,我于山西省立临汾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即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0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5年评为副教授,1987年在全校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聘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0.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