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2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708篇
理论方法论   275篇
综合类   2038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要]近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在引入欧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思想史等方法,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这种研究范式的局限乃至弊端也开始引起反思。另外,围绕“大乘非佛说”“大乘佛教的起源”“《大乘起信论》的真伪”“如来藏思想是不是佛教”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深刻影响到东亚乃至世界佛教学术界的研究走向。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学术界在佛教福祉学、佛教生死学方面进行了新的开拓,力图挖掘佛教学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青年黑格尔从神学的论域出发批判实证宗教对现实主体精神自由的侵犯。通过对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精髓的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构建了带有强烈启蒙色彩的"实证性"批判体系。他认为,"实证性"是神秘主义与宗教神权相互拱卫的精神产物,并藉由宗教、国家等现实形式反过来压制主体的意识自由。在黑格尔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对于"实证性"概念的批判构成了其"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为其精神哲学体系构建了初步的理论雏形,明确了其历史与政治经济学阐释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3.
在维希留看来,伴随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时空压缩,正在改变环境的尺度和维度,并因此在整体上给我们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后果。他提出一种灰色生态学构想,把技术及其文化后果置于生态学关切的根基。维希留认为,距离污染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颠倒、地理多样性的消失和人与人亲近关系的瓦解,因此是比实体污染更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灰色生态学通过速度揭示了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技术对环境性质的深层影响之新的维度,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生态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6.
7.
《江西社会科学》2020,(2):56-63
尽管马克思因早期揭示历史之谜的需要而在叙事上表现出时间偏好,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的理论禀赋使其并未将此偏好绝对化,而是在兑现其现实地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承诺中保持了时空敏感性的动态平衡。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在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后的大段时间内呈现出大面积的蛰伏状态,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政治能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批判理论在列斐伏尔的带领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为跳板,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空间化重构,以求跳出历史决定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陷入的僵局。但将空间本体论化、超越化和第三者化有矫枉过正之嫌,这种做法僭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视阈,容易滑进为空间而空间的理论之笼。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