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存在着消费者对信贷消费缺乏安全感、信贷消费条件苛刻、机会不均等等诸多问题,因而,信贷消费发展并不令人满意.要消除信贷消费的这些障碍,必须加强信贷消费的法律规范,建立信贷消费之债权让与制度、个人破产制度、格式合同监管制度、信用评价与监控制度、信贷消费机会均等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拥有 5 6个民族 ,其中 5 5个为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区域占全国 6 4 % ,人口超过 1亿 ,操 80多种语言 ,用 39种文字。由于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且分布广 ,其生产与经营活动范围大 ,所以 ,汉语自然成为各民族的族际语。随着各民族的频繁交流和相互依赖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民汉兼通”的双语社会形式 ,也因此建立了以实施双语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是整个国家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教学生 ,但是教授的内容、评价的标准、选拔的形式 ,即课程和考试的标准却是统一的。从各个地区的中考和高考的情况看 ,少数民族学生被淘汰的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学生。许多研究也证明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有困难 ,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 ,辍学率较高。许多专家经过研究后归纳出了多种原因 :或是智商问题 ;或是人口素质问题 ;或是经验与文化上的冲突 ;或是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 ;或是经济贫困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 ,但有一个根本的问题 ,即应当从教育公平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机会均等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并从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入手 ,着重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 ,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保障每个居民平等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全员性及机会均等性。虽然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通过竞赛评出奖项,但是为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开展一些终身学习竞赛活动是大有裨益的。首先,竞赛可以展示社区居民的学习成果,活跃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竞赛的过程能激励众多参与者发挥长处,容易聚焦亮点,  相似文献   
5.
和谐视域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又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特征.在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因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阐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并分析现状,提出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又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市场化这一形式古老而内容常新的难题。文章认为,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创举;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最终让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机制、效率与公平问题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乃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杨敏 《决策》2010,(7):60-62
如果说,国际和国内等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对安徽乃至其他省份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话,那么,安徽还独具一个战略性的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8.
徐国亮、武中哲在《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利益调整是必需的。利益调整在提高整个社会创造力的同时,又会引发社会矛盾,而某些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会成为发展的障碍。鉴于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首先,利益调整要以促进发展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来对待利益调整,在利益调整过程中贯彻机会均等原则,形成一种公正的竞争秩序,既体现利益调整促进效率作用,又能较好避免可能由其引发的利益冲突。其次,要正确把握利益调整的“度”。对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诚惶诚恐,关键是把握“度”,就是以不威胁到社会稳定的利益调整为限度。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最后,要正确看待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的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工人、农民社会群体存在弱势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普通工人和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增长较少,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应当看到,工人、农民主导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改革中利益的相对剥夺是制度不健全的后果,而这种状况必然随着各项制度趋于完善而得到根本扭转。  相似文献   
9.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起,美国即紧随英国之后在华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美国能够获得这项条款,与英国对华谈判的既定立场、清政府对美谈判所持的"一视同仁"方针、美国来华缔约谈判的既定目标,以及英美在谈判过程中的遥相呼应都有关系。而这项条款的措辞,界定了最惠国待遇极广泛的外延解释余地,并且在内容上规定了中国单方面给惠,由此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贻害无穷的广泛的片面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趋向公平后,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公平,但我国的现实和高等教育的独特性使得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大众化并不那么容易,而且极易陷入两难境地。我们要做的是走自己的路。在注重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地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而不是为了公平而普及高等教育。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阐述和评析,试图说明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并不是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其真正的公平在于“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