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39篇
  免费   118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管理学   6224篇
劳动科学   867篇
民族学   1288篇
人才学   1675篇
人口学   400篇
丛书文集   1320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3006篇
综合类   24999篇
社会学   6922篇
统计学   1119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868篇
  2019年   721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837篇
  2015年   1759篇
  2014年   4671篇
  2013年   3383篇
  2012年   4063篇
  2011年   4700篇
  2010年   4719篇
  2009年   4341篇
  2008年   5580篇
  2007年   3906篇
  2006年   2993篇
  2005年   2836篇
  2004年   2497篇
  2003年   2343篇
  2002年   1898篇
  2001年   1592篇
  2000年   1172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盘最初是围棋里的术语,意为下过棋之后,重新复原棋盘,看看哪里有问题,哪里还可以改进。后成为职场术语,即及时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与对比,找到关键点,进而发现哪里的行动与决策有误,哪里可以改进等……与三五年前相比,职场人的工作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革命、互联网浪潮、经济危机、全球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学者提出我们已进入了乌卡时代(VUCA),即易变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时代。技术革新飞速更迭,从行业到技术,从市场到客户,每一刻都在不断发生剧变。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评性、丧失批评性的批评泾渭分明,亦为好批评与伪批评、精品批评与低劣批评、高雅批评与庸俗批评的试金石,更是批评与捧评、棒评、恶评、误评、炫评、酷评、滥评的分水岭。批评作为“诤友”而着眼于“症候”批评,正是批评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亦是批评精神之所在,更是“批评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钟焓 《文史哲》2022,(2):60-76+166
近年来,国外某些藏学研究者以藏族与蒙古族具有共同宗教信仰为由,提出所谓“西藏佛教世界”共同体的理论假说。然而,通过引入历史人类学的观察视角以分析发掘民间口碑材料中承载的历史信息,再将之与传世文献提供的历史背景结合互证,所得出的结论足以揭示上述理论模式实际上无法解释蒙藏民族在清代经历的复杂历史进程,因而步入历史解释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科学思维既是把握运用政党建设规律的内在需要,又是有效推进新时代政党建设实践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无论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皆离不开科学思维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领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中,战略思维提供目标指向、历史思维提供经验借鉴、辩证思维提供方法论、创新思维提供动力、底线思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6.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相似文献   
7.
8.
9.
10.
《老人世界》2020,(2):68-69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解读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或是由于个人立场、地位、利益,或是由于工作格局、权限、机制。习近平同志还经常强调,形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果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难免会碰钉子。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可能就觉得不需要改革,或者不积极去推动改革,就可能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