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21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345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陶瓷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生态要素、社会生态要素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的两个基础性要素.技术、社会、价值三个维度的结合,是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与陶瓷文化的关联所在.实现陶瓷文化创新性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设计和艺术为其赋能,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乡村振兴的多维复合要求,从"产权——治权"的分析范式出发,在对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历史演变和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客观上处于国家建构释放空间、市场发育提供导向及社会生长提供土壤的过程中,当前面对着乡村社会人才外流、资金短缺、产业效益低下等紧约束条件,低成本、高稳定性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生成逻辑体现在:需要构建具有产权可激励的治理主体、全要素股份合作的有机结构和政府、市场、社区三个面向的运行机制。以此有效把握"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探索适应各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刘克 《天府新论》2020,(5):23-33
公羊学所建立的私人性写作体系,对汉代石刻文本的写作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写作成为士人传续道统的权利义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公羊学对于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强调,在写作形态、功能、阅读等层面为汉代石刻文本带去了新的写作义法,读者只有通过对这些个性化写作方式的深切把握才能领会作者的特殊用心。汉代石刻文本在写作上通过改写、组合、剪裁旧文献而形成衍生型文本的创新实践和从学理逻辑层面对于撰述体系所进行的完整性、自足性论证与推演,有效地促进了士人文学批评传统的发展。公羊学在汉代把河图洛书视作人文肇始的圣典,这种基于图像和文字来探讨文本意义的阅读方式,孕育了中国左图右书的治学新格局,建立了一种新的阐释传统。从石刻文本写作方式及其价值的视角切入早期士人写作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公羊学之于士人书写传统的作用开启了一扇新门。  相似文献   
6.
7.
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多重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是其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是其文化根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严峻性、解决“三个如何”之问的迫切性是其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蒂迈欧》和“未成文学说”中所讨论的生成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生成论有很大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后者是在与前者的对话中形成的。无论是三本原的生成模式学说,火、气、水、土四元素相互生成学说,还是由四元素生成同质体的理论,甚至个别事物的生成理论,亚里士多德都从老师那里获取了理论资源。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表明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生成理论。本文还就柏拉图的“接受者”与亚里士多德的最初质料和终极质料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澄清。  相似文献   
9.
"洗"是汉语中常用的基本动词,在词汇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洗"有由单音节动词向单音节构词语素变化的趋势,且构成了许多新词。这些词反映了比喻义产生的三个阶段:并驾齐驱阶段,如"洗手"短语义和比喻义并行;仪式性引申阶段,即比喻义的出现必须有其他语义成分作为背景,如"洗耳~听";虚拟式引申,构词语素的一般义消失,只留下比喻义广泛使用,如"洗脑"。在充分描述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比喻义的生成机制与人们的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