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52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93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50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2391篇
社会学   242篇
统计学   38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0—2016年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使用序列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考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2000—2016年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明显,并且重庆市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其次,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使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率不断上升。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劳动适龄人口数的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南省1979—2016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技术进步率与就业增长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的就业总量在短期内(1~2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后出现了短暂的负面影响,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始终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因此,应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视频实时在线评论激增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成为重要议题。以往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研究多集中于个人行为结果方面,而缺乏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管理问题的关注;同时,现有视频网站对实时在线评论信息的管理也存在诸多局限。以爱奇艺视频网站热度榜中的电影为样本,基于信息质量维度框架并采用Tobit模型对实时在线评论用户认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时在线评论的新颖性、相似性、情感倾向性和信息丰富性,均对实时在线评论的用户认可度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新颖性和相似性影响作用最大。视频网站可以据此进一步强化实时在线评论管理,改善用户的体验,保持用户的粘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力  廖楚瑶 《城市观察》2021,73(3):75-88
创新链主体协同与过程协同相互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创新链协同,进而促进创新绩效.通过构建创新链横向主体协同与纵向过程协同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0—2018年创新链协同度;采用DEA法及CRITIC赋权法,综合考虑创新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测算城市综合创新绩效值;在创新要素流动条件下,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创新链协同与综合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且综合创新绩效呈空间相关性,因而提高创新链协同程度有利于促进本地创新绩效提升,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是区域间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喆 《四川省情》2021,(5):11-15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是关键的大后方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从农业发展的要素条件看,具备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用水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等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经济作物种类众多,是畜产品的重要基地。1938年,四川粮食产量1797.5万吨,棉花3.7万吨。十四年抗战期间,全国大批军民迁徙到四川,许多机关、学校也搬到四川,四川在保证军需、调节民食,稳定物价、安定大后方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型本科二表A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特点,针对大学数学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改革问题,提出在教学改革中将分层次教学和教师挂牌授课统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将知识点细化出知识要素,设计出多套各有侧重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平时成绩考核比例,强化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依据教学侧重点出题,但是不出原题、讲过的题.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诱致性变迁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模式的分析框架,分别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土地、农业机械和化肥4种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产值增量贡献率,并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度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弹性进行测算。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线符合诱致性变迁理论模型的。中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径是以土地要素为基础变量,以劳动力要素为最核心、最能动变量,其他要素(农业机械、化肥、农药)以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为中心,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