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社会关于公共信息开放获取的认识与行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信息是指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用公共资金生产、收集并原则上公开利用的信息.政府部门、图书馆和科学研究部门是公共信息的主要拥有者.公共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科研成果信息都应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立法上保证这种开放获取.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决策困境——以风险认知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险社会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专家和大众在风险认知上的对立其实是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分裂,其根本原因是风险社会中的信任危机。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决策面临着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冲突。欲解决这一困境,需要重建社会信任,实现科技风险领域的协商民主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正义的责任,但却不知道怎样才是对政府责任的证成;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批评政府作为不当或不作为的事情并不少见。本文在论述政府对社会正义责任的证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正义的维度,以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决策方法。尤其给出了社会公正度的函数和数学模型,这一量化标准,对于推动社会公正的决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政府决策机制是指政府决策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是新形势下政府决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府决策与公共利益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社科纵横》2005,20(2):78-80
当代民主政治的逻辑是代表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然而,由于受到政府本身以及利益团体的影响,政府决策常常偏离正确的轨道,却被冠以谋求公共利益之名。因此,必须通过提倡公共精神、限制个人利益以及实现公共决策民主化等来坚持政府决策公共利益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叶明华 《学术交流》2006,(1):125-128
稳定的发展是许多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追求的重要境界,而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平衡性决策。平衡可以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杰作,更要成为决策集团“看得见手”的操作理念。而要把握它就需理解平衡的意义以及使决策平衡的砝码和要求。民众的认同、尊重文化特色以及事业发展是决策平衡的三重重要砝码。决策平衡要坚持适度、有序、联系、补弱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政府传播概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传播是政府基于自身的使命和价值理念,通过公共信息的有效供给来履行政府职能的活动与过程,具有公共性、互动性、控制性以及功能多样性的基本属性。政府传播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宏 《探求》2011,(2):44-46
近来"幸福广东"这一词语,已经作为一个规划理念流行起来。这意味着政府将要担负起建设幸福社会的重要责任,意味着一个责任政府需要将幸福社会作为核心目标加以追求。政府将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幸福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魏运才 《社科纵横》2007,24(4):22-23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转型,一是科学地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树立政府“大服务”理念,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0.
王飞 《创新》2015,(5):118-1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发展,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公众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实践状况,可梳理出四种当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主要形式: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公私合营——公办民营与民办公助、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政策流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创新社会治理。通过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厘清了这四种合作形式的操作方式、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12.
李正东 《社会工作》2009,(16):14-19
当前,我国日渐成熟完善的市场与日益扩大的政府干预产生了“共生现象”,而市场与政府失灵的问题也成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政策主体面向尤为关键的问题。本文认为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实质是资源性配置的问题,如果我们无视政府功能的限度,政府必然失灵,也必然不能真正消除政府失灵。我们目前不能也没有必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选择,更没有必要争议“纯福利”还是“准市场”的价值体现,我们必须重申“政府理性”,也必须尝试一种新的社会政策面向,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功能组合。本文认为政府理性就是一种公民社会路径下的政府公共理性。面向的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据此做出的社会政策面向。就是说,政府除了面向商业部门购买服务而发挥市场的力量之外,需要所谓“视界向下的革命”,不断拓展社区面向和非政府组织面向,从而实施有效的资源动员与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空间的增大及对其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是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诚信社会建设中,政府的基本责任就是进行制度体系的建设,包括制度结构的完善、制度内容的合理化以及有效地执行制度并使自身发挥示范作用。然而,一方面,由于政府自身理性的有限性与自利性导致政府的责任难以充分履行,表现为政府供给的制度约束体系存在边界的有限性、内容的不合理性和执行的失效,这不仅难以约束社会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反而会刺激甚至鼓励其失信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缺陷,政府的责任和定位被扭曲,政府不仅不能为建设诚信社会所必需的以专门从事呵护和培育人性以及守护社会良知等为己任的强大主体群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而且政府自身的强势和渗透及运行逻辑对诚信缺失的社会风气也会推波助澜甚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从国家主导包办向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参与转变;由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向管办分离、政事分开转变。为此,政府需要实现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优先的转变,建设型财政体制需要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转变,实现依法行政,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构适合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长和壮大有其现实和理论背景。相较于对立的、漠视和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中更呈现一种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钱婕 《创新》2014,(4):30-33
食品安全问题是风险社会面临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难题,是关系人类最基本需求的供给和保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食品安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试图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但效果有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要求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活动的过程中,要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转变。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健全食品安全警示制度也需要从社会治理的理念出发,实现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映雪 《探求》2014,(2):59-62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推进,是在社会管理基础上强调管理与自治的有机结合。在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政府、社会、公民三者治理的有效衔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制度建设,保证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8.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4):57-60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进程,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社会公正的具体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强化公正政策的公正导向,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建立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建构公正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子系统,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失责问题的剖析,探讨了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0.
王鹏 《社科纵横》2005,20(3):44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反思,引入政府决策的“利益边界”概念,认为在现实政府决策中,应对决策主体自身利益定位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析,这是实现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