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它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贫困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掌握他们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识别影响他们采取适应措施的重要因素,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澜沧江这样一个已经历了较明显气候变化的贫困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访谈搜集了较详细的村级和农户级数据.通过一般描述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受访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计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受访家庭已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农户家庭采取适应措施的数量跟家庭的人力资本、接受的相关培训和社会资本等因素显著相关.基于上述发现,建议政府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不仅直接影响粮食产出,还可能通过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效果威胁粮食质量安全。基于水稻主产区1 063份农户调查数据,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气候变化对水稻影响的感知越强烈,农户增加农药化肥投入的比例就越高,农药化肥施用量平均增加7千克/亩。此外,风险态度、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也会对农户的农药化肥使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加强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明显地区农户农药化肥使用行为的引导,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潜在风险,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尤其是合作社的建设,在提升数量安全的同时保障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年江苏省水稻主产区农户关于气候变化的感知、适应行为及生产投入产出的调研数据,利用交互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就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并判断感知和适应行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存在感知和采取适应行为,对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均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感知基础上的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增加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是农户选择最多的适应行为,但其会显著降低水稻经济收益,而农户选择"使用新技术"程度增加1%,可显著提高水稻成本收益比例约0.24%,且"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选择新品种"也会对水稻经济收益产生正面影响,"修建基础设施"和"改善农田周边环境"则需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研究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农民气候变化知识和适应行为的宣传、培训与教育,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以达到农户科学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稳产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北省86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种植业技术效率-农户种植收入”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平均和异质性影响,以及种植业技术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的“大国小农”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生产模式转向农作物生产专业化为其收入增加提供了新的路径;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高收入分位点农户、山区农户的农业增收效应更强;农作物生产专业化对农户种植收入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作用于种植业技术效率施加的,其中介效应的影响占到34.99%。因此,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广大农户由传统“小而全”的“多样化小农”转变为“专业化小农”,并注重技术效率在收入增长中的助推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作物生产专业化的农业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吉林、江苏两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试点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增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稳定农作物产量和农户收入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各方面的作用只是对部分地区和部分农户比较显著,还必须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完善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各种灾害及事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在稳定农业发展、补偿农户收入、保障农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至今,历经起伏。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产值增长、农户收入、灾害率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且深刻的影响,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反映研究的热点及其政策导向。为厘清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经济研究的内核并发挥理论创新和政策引领作用,以中国1992—2020年共1 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悖离及其成因与对策。结果表明:(1)已有研究构建“气候变化—风险生成—农户避险手段”的理论框架,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外生的)如何影响到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户避险手段选择性偏好(内生的)。(2)理论研究目标是增强农户对冲风险能力,政策实践目标是减少气候致灾因子,两者呈现悖离性。为此,应从“政策助推—市场发育—认知响应”三个方面,促进理论与政策的协同发展,并搭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与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与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中仅27.90%农户采用果园覆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且户均采用强度为1.51亩;气温变化、降水量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参加技术培训次数,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参与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自然资本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苹果种植面积,金融资本中家庭总现金收入,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通讯费用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订减灾应急预案;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将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完善导向,并从农业土地立法、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林业保护立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农业气象灾害救济立法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秸秆综合利用中农户意愿和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我国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燃料,许多生物质发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农户对农业秸秆供应的意愿和行为是影响秸秆收集利用的关键。利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影响农户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继而用Logistic模型分别探讨这些因素对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农户秸秆供应意愿和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分析结果为促进意愿到行为的转化提供了依据。为提高农户秸秆供应意愿和行为,本文提出了全新的秸秆收集模式,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该模式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巨大风险,研究农业主体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机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首先,应用数理模型研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如何通过改变生产要素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其次,应用成本-效益方法,分析政府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政策的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理论模型,揭示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实践中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推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资本投入行为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均产生了显著地正向激励作用,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农户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的支出;然而,这3种补贴方式对农户生产激励的效果存在区别,生产性补贴的效果要大于收入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户农作物播种和粮食播种面积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大型农机具服务的供给增加,导致了农户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生产性补贴力度,并设计出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  相似文献   

14.
能源问题对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法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价格危机、气候变化等能源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在农业生产成本、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潜力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中国现行立法已为保障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支撑,但远不足以应对能源问题对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当前的现实之举是强化农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完善农作物品种管理制度、加大农业科研支持力度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促使农民做出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订单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农户参与度降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文章以农户的续单意愿为切入点、以湖北省22个行政村制种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续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地引入农户对订单农业的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农户对订单农业续单意愿的影响模型。结论认为龙头企业对订单执行过程的管理、生产设施与生产条件、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政府的支持与组织、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订单的收入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户对订单农业的参与意愿,而农户前期参与订单农业的满意度对上述影响因素与续单意愿之间的关系又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采用1990—2004年我国25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尤其是农村道路、通讯、水利事业的发展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素还有农户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农户收入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南方稻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保护性耕作行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合农户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步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不仅包括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而且还包括社会资本、信息可获性及地量位置等因素,为政府制定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保险+期货”模式,运用EGARCH模型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现货价格进行拟合,并对期现货价格的相互引导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 2018年我国粮食经济作物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正负向消息对于不同农作物的价格水平影响存在差异,农户的收入水平受到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期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较弱,仅在玉米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发现单向的引导关系。依据上述结论,认为应大力发展农作物收入保险,保障农户收入水平,稳定农业发展;加强农作物期现货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价格对于收入保险目标价格拟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农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声誉评价决定着农户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持久性。通过对广东省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个合作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评价农业龙头企业声誉时,关注的维度依次是:与企业的合作结果、企业对农村社区的贡献、农企间的合同属性和企业对农户产品的质量要求,其中合作结果和对社区的贡献影响最大,通常认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服务农户没有得到验证。农户更看重与企业的合作结果而非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交易成本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户交易成本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设计了相应调查问卷,对我国渤海湾苹果优势区和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900个苹果种植样本户进行了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AMOS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作物品质、农户自身因素对农户交易成本具有显著影响,区域因素对农户交易成本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没有预期那样显著。最后,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在交易信息供给、高附加值农作物引进、农户交易技能培训以及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