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统一是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户农业生产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利用2018年东北三省和湖北省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两方面,对农户风险管理的意愿、行为及其悖离进行分析,并探究形成悖离的原因。研究发现:对于自然风险,大部分农户使用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风险管理意愿不高;农户的市场风险管理行为极为少见,与之相悖的是,农户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管理意愿。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实际行为控制、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自然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以及目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不足也是导致此悖离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不足,对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明显的误解与不信任也是导致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应健全农业保险的推广机制,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宣传,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发挥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河南省产粮大县的645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动逻辑遵循“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表现”路径范式,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且感知价值对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2)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表明农户在做出真正决策时,其绿色农业生产感知风险的影响力大于感知利益的影响力。(3)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了悖离,政策变量对其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激励型政策比约束型政策更能促进农户主动实施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宣传教育、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巨大风险,研究农业主体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机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首先,应用数理模型研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如何通过改变生产要素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其次,应用成本-效益方法,分析政府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政策的标准;进而,构建一个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经济理论模型,揭示农业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实践中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陕西关中地区樱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生物农药施用为例,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衡量框架,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及悖离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农户较多且悖离程度较高。(2)受教育程度、樱桃收入占比、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感知、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媒体影响、农技服务组织、补贴政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大棚种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樱桃收入占比、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农技服务组织显著负向影响悖离程度。因此,建议加大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绿色生产技术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并完善生物农药的相关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5.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是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农户层面的积极响应至关重要。基于海南省511户芒果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社会网络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从众心理越强、社会网络越丰富的农户,其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可能性就越小。社会网络在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影响中起到了强化作用,即社会网络丰富度的提高,从众心理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悖离的负向影响会得到加强。因此,应当强化和提高农村的社会网络建设,搭建农户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互助平台;积极发展标杆农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尽可能带动周围农户进行绿色生产;因人而异,依据农户个体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农业绿色生产推广政策。  相似文献   

6.
干旱对农户生计造成重大影响。从3个方面人手对我国南方干旱问题进行了分析:南方降雨量与作物产量关系;干旱的定义及其影响;农户的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局部干旱和区域性干旱是南方干旱的重要特征;干旱造成农户生产损失,生活消费也受到严重影响,农户更加依赖社区公共资源,农户生产多样化策略和村集体公共资源统一利用是处理干旱的重要手段。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来缓解南方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培育耐旱品种,减少对水的依赖;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集体应对干旱能力;建设农户储水设施;理解农户处理干旱风险策略,制定科学的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开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为气候治理的行动派,我国正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利用共词分析法聚焦我国近三年来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政策目标热点和政策手段热点。结果表明:我国现有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目标明确、手段多样;其中,碳达峰碳中和是核心目标,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抓手,绿色金融和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总体而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但仍需逐步完善,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领域。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农业的实现亟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农业保险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基于安徽省阜阳市195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风险认知归纳为市场风险认知与自然风险认知。然后,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风险认知对农户参保农险行为和其他避险措施的影响,探究其他避险措施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农险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风险认知能够正向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和其他避险措施的采纳,并且多样化经营会通过风险认知对参保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注重农户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认知的共存性、保障农业保险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及重视农业保险与其他避险措施的协调性三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甘肃省8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技术认知、收益预期、传播渠道、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假说模型,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熵值法实证分析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现象,悖离发生率为39.9%;技术认知、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强,传播渠道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弱;不同维度传播渠道对悖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组织干部传播渠道负向影响悖离,人际关系传播渠道中同邻居交流方式负向影响悖离,而同亲戚交流、同好友交流等方式对悖离的影响均不显著;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在技术认知对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中存在负向交互效应。基于此,建议政府将无公害农药宣传精准落实到提升农户技术认知层面,推广成本低、施用便捷的无公害农药,加大无公害农药补贴力度,并制定相关惩罚措施,营造绿色乡村人文环境,从而推动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它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贫困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掌握他们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识别影响他们采取适应措施的重要因素,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澜沧江这样一个已经历了较明显气候变化的贫困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访谈搜集了较详细的村级和农户级数据.通过一般描述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受访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计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受访家庭已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农户家庭采取适应措施的数量跟家庭的人力资本、接受的相关培训和社会资本等因素显著相关.基于上述发现,建议政府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将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完善导向,并从农业土地立法、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林业保护立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农业气象灾害救济立法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回顾、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与简要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实证定量研究为主,缺少理论分析与概念阐述;测算体系未完全形成,测算结果差异较大;研究视野带有局限性,经济学思想植入不够;对策建议多空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与可行性验证。进而,提出了今后4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视角:科学整合现有测算体系,编制中国农业碳排放数据库;广泛引入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多视角探讨农业碳排放与农业发展间的关系;强化农户碳行为方式研究,注重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与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宏微观有机结合,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碳减排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再是“就碳论碳”,而是与数字革命、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国内外重要形势密切关联,亟需以更宽阔的学科视野、在更精细的时空格局上开展更系统的气候政策研究。基于对气候政策研究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提出气候政策研究在多维风险和效益、多主体行为响应机制、碳中和转型路线优化三个方面的前沿动向和发展需求:一是权衡系统零碳转型的风险与效益,评估气候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及其在不同时空、不同人群中的分配差异,为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识别需求侧行为的驱动和激励机制,设计面向福祉和公平的碳中和行为干预措施与政策,为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提供政策牵引;三是研究碳中和关键战略性技术的定位及其路线图施工图,通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技术部署攻克转型过程中系统协调发展、产业步调一致的难题,为碳中和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方案。发挥这些关键科学认识对碳中和转型的促进作用,还需要突破新一代气候政策模型的开发,解决微观不确定性模拟与宏观综合评估模型的耦合问题,将风险感知、技术扩散、投融资与消费行为、政策影响与反馈等气候—社会—技术系统的关键过程纳入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4.
《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财政政策的风险规避机理,提出政府应该从中小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角度出发,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规避型财政政策。该结论可以提高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科技管理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政策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创新主体和科技界等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通过文献考察、调查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国外关于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其在政策评估框架、方法和指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理论方法不完善、评估范式缺失制约了评估实践发展,因此,加强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构,应是下一步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一个六部门的DSGE模型,在家庭部门中引入投机行为,评估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政策效力,并将其与传统的贷款价值比(LTV)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均能提升社会总福利,调控房地产与银行金融风险,平抑主要经济金融变量波动。第二,在住房偏好、技术进步冲击下,短期内LTV政策能够更好地调控金融风险,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政策的长期抑制效应更佳;在货币政策冲击下,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在长短期的表现均优于LTV政策,且不会对经济产出有显著负面影响。第三,在住房偏好与货币政策冲击下,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政策能更好地与货币政策协调,福利改进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政策钉住目标不同也会导致其福利改进与稳定波动率表现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农业支持政策改革的效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20世纪30年代以来持续改革调整农业政策形成了现行的以农业“未来增长的政策框架(二)”为核心的一揽子政策。基于生产者支持估计法的评估结果表明:加拿大农业支持政策改革效果明显,形成了以农业风险管理为核心、非风险管理为补充的农业支持框架,创造了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富有竞争力和适应力的农业部门。对于中国具有如下启示:应加快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探索由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县政府联合构建“一体化”农业支持政策;加快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组合,发挥好价格支持与挂钩补贴的互补作用;加强对关键敏感产品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对提高农业竞争力、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公共政策的权变性为政策解读留下了空间。公共政策解读大体可以分为决策者的工具性解读、执行者的程序性解读、专家的理论性解读和目标群体的损益性解读等方面,而解读主体利益及其解读能力的差异、政治系统的封闭性、政策漏洞以及地方主义的存在,又导致了公共政策解读上的冲突,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共政策的目标。因此,应该通过增强政府透明度、强化参与决策、加强政策宣传、减少政策漏洞、加强政策监控等措施,最终减少政策解读恶性冲突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