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羊三木普通稠油油藏特征,通过界面张力实验和乳化实验筛选了聚表(SP)二元复合驱体系,体系组成为2 000 mg/L 表面活性剂PS–2+1 000 mg/L 聚合物HPAM。该聚表二元体系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 mN/m 数量级,并形成稳定的O/W 型乳状液。乳状液60 min 析水率为10.8%,降黏率为95.8%。岩芯流动实验表明,注入0.3 PV 驱油体系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聚表二元复合驱15.7%、聚合物驱10.8% 和表面活性剂驱7.9%。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羊三木稠油油藏采收率效果最好,适合用于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铜、镉、汞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水稻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质量浓度为0.25 mmol/L、0.5 mmol/L、1.0 mmol/L重金属离子溶液滴灌水稻幼苗,测定处理后幼苗根和叶的长度,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表达变化.结果:重金属离子抑制水稻幼苗生长,降低幼苗根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了根、叶POD活性和根系SOD活性;Cu2+增强幼苗叶SOD活性,而Cd2+和Hg2+抑制幼苗叶SOD活性.不同浓度Cd2+降低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不同浓度Hg2+降低幼苗根和叶CAT活性;Cd2+增强根CAT活性,但抑制叶CAT活性;随着Cu2+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弱根和叶CAT活性.POD与SOD同工酶电泳结果与其活性检测相一致.结论:Cu2+、Cd2+、Hg2+处理对水稻幼苗POD、SOD和CAT活性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有关并存在器官特异性.水稻幼苗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说明抗氧化系统不仅具有解毒功能,同时还是Cd2+、Cu2+和Hg2+对植物产生毒性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丙烯基十二烷基溴化胺(ADDB)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子聚集体的大小和形貌变化.当ADDB浓度为10m mol/L、温度25℃下时,分子聚集体以囊泡和少量短棒状胶束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大到50m mol/L时,分子聚集体主要以囊泡形式存在;当浓度高达100m mol/L时,囊泡全部转化为长棒状胶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DDB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聚集体的形貌影响很大,这一结果为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实现调控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耐镉菌株,并研究其对重金属镉的耐受能力、吸附效果,以及在重金属镉胁迫下的最佳吸附条件,以期为微生物法去除重金属提供优良真菌,采用梯度浓度驯化以及平板划线得到一株高耐镉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ITS r DNA序列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菌株最适生长条件;通过计算耐受性系数对菌株的重金属耐受性进行评估;使用AAS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浓度Cd2+的吸附率。经研究发现: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pH=6,温度25℃,最适接种量7.5%;该菌株在含Cd2+为9 000 mg/L的平板上仍能生长;在含镉40 mg/L的液体培养基中,吸附率达98%,在Cd2+浓度达1 000 mg/L时,吸附率为92%。说明该菌株具有对镉的高耐受性、高吸附率,为微生物法去除重金属的微生物应用提供新的选择,也为研究高耐受重金属丝状真菌的耐受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甲酯、不同的长链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及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及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类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AMC)。实验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C10-DAMC、C12-DAMC、C14-DAMC、C16-DAMC)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5℃时,γCMC 分别为28.3、27.1、34.7、41.0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4×10-3、9.6×10-4、3.8×10-4、1.3×10-4mol/L;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47.3、41.6、36.2、30.7。合成样品显示出优良的乳化、润湿、泡沫及耐硬水洗涤等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黑木耳汁食疗降低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68例高脂血症的患者,将干黑木耳约30g浸泡后+生姜3片+红枣5粒(去核)+水约1000ml,用豆浆机榨成汁连续食用3个月,比较食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患者食疗三个月后TC,TG和LDL-C的含量由治疗前的6. 99±0. 39mmol/L,2. 87±0. 17mmol/L和3. 02±0. 22mmol/L分别下降到5. 18±0. 27mmol/L,1. 74±0. 10mmol/L和1. 47±0. 14mmol/L;而HDL-C含量则由食疗前的1. 58±0. 12mmol/L上升到3. 22±0. 08mmol/L,食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食用复方黑木耳汁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液相法合成了立方氧化亚铜,利用Nafion将氧化亚铜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Nafion/Cu2O/GCE电极用于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采用XRD和SEM对氧化亚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0.1 mol/L Na OH溶液为支持电解质的体系中,Nafion/Cu2O/GCE电极对葡萄糖有明显的电催化响应,且该传感器在葡萄糖浓度为7.5×10-52.0×10-2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4,具有低的检出限0.375×10-6mol/L(S/N=3),高的灵敏度315.6μA m M-1cm-2.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在磷酸介质,95℃恒温水浴中,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和3种普通表面活性剂对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的增敏作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干扰离子对吸光度的影响等,建立了在双子表面活性剂16-0-16存在下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铜(Ⅱ)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0μg-L--1检出限为0.895μg/L,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用该方法测出市售板蓝根中铜(Ⅱ)的含量为1.325 8mg/g,加标回收率为94.79%-97.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10.86,NaBr浓度为1.0mol/L的溶液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BAM)观察了由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所形成单分子膜的微区形貌随表面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86时,Gemini表面活性剂在1.0mol/L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当表面压较低时,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同心圆结构;随着表面压的增加,这些同心圆可发生聚并而形成多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SN 油田S7 块油藏为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进入多孔介质后,在岩石/油/水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渗流、驱油过程。表面活性剂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为乳化、运移、富集3 个方面。低界面张力体系能使油珠分散,使油珠直径变小,使油珠易于流动。实验研究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后,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变化,水相曲线左移,液相渗透率明显提高,残余饱和度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4种阴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GS-2Cm+1)],并进行了性能表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获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M 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计算了胶团化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实验结果显示:GS-2Cm+1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  相似文献   

12.
以涡虫完全解体为死亡标准,在室温(26±1℃)下研究了Al3+,Cr3+及Cd2+分别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急性毒性,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实验条件下三角涡虫的摄食和运动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处理96 h后,在cAl3+≥0.75 mmo/L,cCr3+≥0.2 mmol/L,cCd2+≥0.006 mmol/L时,涡虫全部死亡,且致死时间与药品浓度呈正相关;在cAl3+=0.15~0.65 mmol/L,cCr3+=0.05~0.15 mmol/L,cCd2+=0.002~0.005 mmol/L处理下均未有涡虫致死现象,但对涡虫的摄食和运动行为均有一定影响;随Al3+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涡虫的活动范围和摄食率都降低;较低浓度的Cr3+对涡虫的运动和摄食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的Cr3+则有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Cd2+对涡虫的运动和摄食率的影响不大,而较高浓度Cd2+实验组涡虫的爬行速度和摄食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性水热法制备钛酸纳米管,再通过硅烷化反应在其表面修饰巯基.透射电镜和元素分析的表征结果表明巯基被成功的修饰到了钛酸纳米管的表面.基于巯基和Hg2+之间的"软—软"相亲作用,巯基修饰的钛酸纳米管(TNTs-SH)可用于水体中Hg2+的去除.在溶液p H为3~7的范围内,TNTs-SH对Hg2+的吸附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该材料可以在酸性条件下有效的去除Hg2+.由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出Hg2+在TNTs-SH上的最大吸附量为134.23 mg/g,并且在较高的离子强度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吸附量.动力学研究表明Hg2+在TNTs-SH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直接分离测定邻、间、对硝基氯苯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有机添加剂等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波长254 nm,分离电压10 kV,10 mmol/L磷酸二氢钠-6 mmol/L硼砂缓冲溶液(pH=8.5),3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15 mmol/Lβ-环糊精条件下,邻、间、对硝基氯苯在12 min内得到了完全分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3%、1.3%、1.4%和1.6%、3.2%、1.0%,且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0%~106%.  相似文献   

15.
分别研究了3种诱导剂和Mn2+浓度对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hMn-SOD)发酵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乳糖诱导rhMn-SOD表达的条件。结果表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和乳糖诱导能够获得类似的表达效果,诱导的同时加入2 mmol/L的Mn2+能够明显提高rhMn-SOD的表达。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乳糖诱导的最佳浓度为7 mmol/L,最佳时机为接种后6 h,A600为2.1,诱导表达6 h rhMn-SOD活性和比活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6.
TRAP标记技术因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技术在茶树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且茶树TRAP-PCR体系优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茶树TRAP-PCR反应中Mg2+、Taq酶、dNTP、固定引物、随机引物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茶树TRAP-PCR最佳反应体系.该20μL反应体系含有2μL 10×PCR Buffer (Mg2+ free),50 ng模板DNA,1.75 mmo/L Mg2+,0.50 U Taq酶,0.20 mmol/L dNTP,0.20 mmol/L随机引物和0.20 mmol/L固定引物.根据优化结果,利用最佳反应体系,选用16个茶树品种对TRAP标记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 ℃、地层水矿化度6  104 mg/L 条件下,对10 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的考察,筛选出高温泡沫性能良好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S。模拟油藏条件对LS 的泡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 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能形成比常压下更丰富的泡沫,且多孔介质的持续剪切、空气的持续供给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泡沫。向LS 中添加浓度0.1% 以上的稳泡剂WP,可明显提高其析液半衰期;将0.2%LS+0.1%WP 的泡沫体系在110 ℃、6  104 mg/L 下老化90 d,析液半衰期仅缩短20%,与大港官80 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2 mN/m。同时,空气泡沫体系原油乳化分散性能良好,且能实现油水的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紫外光解氧化去除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2 和H2 O2 为氧化剂 ,比较研究了 7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的去除效果和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 ,以鼓入O3 ,加入H2 O2 和辅助紫外光源照射的处理方法最好 ,2小时LAS去除率可达 88.6%。该方法H2 O2 投加量 8ml,溶液PH值为 7,LAS浓度为 10 0 μg/ml。同时 ,用本法对太原某洗涤剂厂的生产废水进行取样处理 ,LAS的去除率达 83 %。  相似文献   

20.
三角紫叶酢浆草叶片外植体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O xa lis triangu laris A.S t.H il)的叶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小苗。经筛选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 S+6-BA 1.0m g/L+NAA 0.2m g/L+蔗糖30g/L+琼脂0.8%;丛生芽生长最佳培养基M S+6-BA 2.0m g/LNAA+0.3m g/L+蔗糖30g/L+琼脂0.8%;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 S+NAA 0.2m g/L+蔗糖30g/L+琼脂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