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9-20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又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2.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又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3.
面向全日制本科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技能型、复合型,特殊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走俏,各行各业用人不再唯学历是认,在校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在加深,热情不断提高,认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资格证有利于就业,学历加上"职业资格证"就是他们就业最有效的"通行证".本文阐述怎样在本科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  相似文献   

4.
一、对中学生要进行职业指导教育 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校青年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结合点是什么?”确切的回答应该是“职业”。因为职业在现今的社会里,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是事业的依托。我们在帮助青年了解、认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他们每个人的志趣、性格、特长选择好自己的职业,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的指导,尤其在普通教育的学校中,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孕育下形成了种种社会思潮,反映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这些新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给中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中学生就是这些生机与活力的表现者,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是怎样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他们怎样理解个人成才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在哪些方面正确诱导,促使他们早日成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学生教育、关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志认真加以思考的。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步入中学不久,处于中学教育阶段的最初层次,他们的年纪在十四岁左右,又处于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为此,我们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在实习学校新化县上梅中学校长段一炎同志的倡导和实习班级师生的支持下,以该校初中一、二年级四个班的260名学生为对象,采取问卷为主,谈话、访问、收集资料为辅的方法,进行了一次内容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社会心理,主要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大家提供一个话题从走进大学校园那天起,我们到底该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怎样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并且怎样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解析大学生“就业集体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双选机制日渐成熟、就业市场不断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却表现出了更多的无所适从.他们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职业,不明白应当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面对就业,面对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一味地盲从,"就业集体无意识","考研集体无意识","出国集体无意识"日益流行.如何摆脱"就业集体无意识"的束缚,帮助毕业生认识自己、做好规划,正确面对就业、面对人生,成为我们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名跨入高等工科院校大门开始大学学习的学生,他对自己所读的学科和专业应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他对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和面对的教师、同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如何在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指导下安排自己学习计划和达到应具备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都会去人力资源公司寻求自己的职业目标,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那么,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他们的职场人生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15,(4):65-65
"成才与就业"微信公众平台,连接职场成功人士、职业指导专家和有职业困惑的青年;关注与就业相关的热门话题及才市动向;发布职场行情,为青少年学生传递行业资讯;提供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催生的新职业。向读者展现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体验社会,为他们的成才助力。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南朝宋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