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相似文献   

2.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学现象 ,也是一种古老的法文化现象。在原始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神判与原始“公法”、“私法”两个方面的许多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法人类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对原始宗教与习俗的理解 ,通过对神判与诸如原始献祭、放逐、杀戮、赔偿、仪式等早期习俗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神判中隐喻和凝聚着的早期法的原始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进一步从“公”与“私”两个方面揭示了早期原始法在历史演进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让炯文化是在藏区流行的对自然生成之物的崇拜,其内容多体现为佛、法、僧三宝。该宗教艺术形式在苯教时期就已出现,其中的物质形成观念、万物有灵的学说与苯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炯文化也体现了西藏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石头文化,表现为对天然形成无任何人工痕迹的特殊形态石头的崇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量哈萨克族黑宰(kezay)部落民间系谱、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考证、分析和研究,在理清黑宰部落的形成及其发展的脉胳的同时,以较为翔实的田野调查材料,对黑宰部现存信仰习俗、社会习俗、经济习俗及游艺习俗中所含原始文化遗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并透过现象剖析了现存原始文化遗迹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根源。对如何看待现存原始文化遗迹、引导哈萨克牧民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因素,发展其文化健康因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武吉海 《民族论坛》2014,(12):58-59
湘西苗族椎牛祭亦称“跳鼓脏”,苗语叫“拢尼”,即“吃牛”之意,是湘西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习俗。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资料证实,它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并迅速地在本民族中传扬开来。  相似文献   

6.
唐兰冬 《中国民族》2008,(10):61-62
狩猎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黎族狩猎工具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博物馆赴海南岛进行文物征集的有关材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对黎族狩猎工具的演变、狩猎方式、分配方式进行阐述,继而分析、探讨与狩猎相关的社会活动及习俗、与黎族宗教的关系以及狩猎文化的社会功能,力图真实、客观地揭示狩猎文化曾在黎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据说,佛曾告诫信众,如果一座房屋着了火,我们不应坐而论道地讨论如何灭火,而应立刻进行营救。如今,人类所共同栖居的住所--地球,无疑正遭受一场“大火”。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发现,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正在被急遽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所撕裂,全球化已经将人类带入一个令人混乱的快速变迁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我们的文明化进程折磨得千疮百孔,但它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柏贵喜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集中关注人类普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与利用问题,为对抗“全球化逻辑”而贡献力量。该书以土家族传统知识为个案,结合土家族的历史背景,将文化视为资源,研究在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的过程中,土家族传统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传统知识是什么、它与现代知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这一系列令人焦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食人习俗,是人类童年时期曾广泛地存在于亚洲、非洲、欧洲等广大地区的一种习俗,是许多民族史前文化的特质之一。因此,对于这种习俗的研究,无疑地是对原始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试图利用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及一些新兴的人类学边缘学科,对这一习俗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其存在功用作一初步的综合研究。不妥之处,望斧正。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由于大量后进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何晏文一、传统民族服饰的“族徽”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以集体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和集体思维所构成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艺术,形成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模式。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艺术(包括传统民族服饰),“对于群体的作...  相似文献   

10.
蒙古人的与飞禽有关的各种认识、观念、习俗和神话传说以及造型艺术等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绚丽多彩的原始崇拜文化。本文基于较丰富的田野考察资料和中外文献中的有关史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这一旷之时日的原始崇拜分为神鸟、土鸟和候鸟三大类加以描述的同时,力图对其产生的原因、传承与衍变以及其内涵与外延作一文化透视。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中所说的“三界”,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一是指原始苯教的“三界”现一是指佛教的“三界”观。我们要讨论的是原始苯教的“三界”观及其神灵信仰问题。藏族原始苯教把天地分为天空、地上和地下三部分,这就是所谓“三界”。认为天空住的是赞神(或者说念神),地上住的是土地神,地下住的是龙神,它们就是“三界”神灵。《格萨尔》中反映的“三界”神灵与此有所不同,天界是天神的住处,其神主是白梵天王;中界(中空)是念神的住地,其神主是格卓念波;下界是龙的住处,它的主宰是顶宝龙王。人类可与“三界”神灵沟通,得到它…  相似文献   

12.
吐蕃盟誓之根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则敦煌古藏文写卷所记录的人与马关系的故事,反映出了早期藏民族喜盟誓、守誓言的习俗。故事里,最初毫无关系的人和马由于相互立誓使得马成为人的奴仆,终身被人役使。这点很有意思,藏族先民在用有限的知识解释现实世界时,未能想到人们对马的驯养,却也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并且能为藏族道德水准所认可的解释:“盟誓”。在藏区流传的许多故事中,十分自然地溶进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俗和伦理标准,在传说故事流传的同时,古代人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得以留存下来。透过这些故事的表层,能看到早期人们的某些思想轨迹和生活方式。人与马关系故事中的盟誓即属此例。盟誓在藏  相似文献   

13.
“虎日”戒毒盟誓仪式的考察与研究运用了人类学的人类研究的整体论原则,在寻找地方族群毒品依赖行为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同时,考虑建立不同于科学的方法论的另一种方法论-即以文化的力量战胜人类生物性的成瘾性。彝族人民运用强大的习惯法与仪式、家支组织、信仰与尊严、民俗道德、亲情教化等集合的文化的力量,成了中国戒毒成功率最高的范例。影视人类学片《虎日》则一改传统纪录片单纯描述与诠释的特点,卷入了探索影片的直接的应用的目的并付诸实施,从而为影视人类学开辟了直接应用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是从使用火时开始的。火的使用促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阶段,一方面为人类烹调技术多样化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使人类产生了釜甑等烹任工具,从而饮食文化也就初现睨端。据考古发掘,中国早在“山顶洞人”时就已能人工取火,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端较早。其发展大致分为原始社会。先秦、秦唐、宋元明清等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以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仰韶、河姆渡等文化为代表)已学会种…  相似文献   

15.
“巴代”是苗语音译,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以这三大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文化通过仪规的形式把远古的社会一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雍和宫的旃檀佛张德新在雍和宫照佛楼内,有一尊穿“水纹衣”的旃檀佛像:他不仅造型生动,且构思巧妙,是一种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旃檀佛又称照佛。其来因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相传释迦牟尼为超度生母和进行“夏住”(佛门弟子怕踏伤生灵,夏季闭门静坐不外出),要莅临...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在全区回汉人民喜迎自治区成立40年周年庆典的时候,由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大学、宁夏人民出版社、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民委共同主办,西安三宝双喜集团公司(回族企业)协办的“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13...  相似文献   

18.
婚俗研究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原初性知识资源,它所提供的功能性、操作性以及工具性等知识蕴涵,为理解人类社会化过程中对文化的产生有直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吾屯土族村落婚姻习俗的田野调查,以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入手,避免简单的谈论婚姻习俗,致力于将婚姻知识块衔接在一个地方文化的整体中,以地方性角度阐释婚姻与民间礼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上古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炎黄”,他们一向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二祖的陵墓,一在陕西黄陵县,一在湖南的邻县,今已更名为炎陵县。数千年来,逢年过节,国家遣官致祭,百姓们也自动地奠以酒浆。这一重大习俗活动,除含有中国传统道德“慎终追远”的意义外,实际上还起到了凝聚民族,鼓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炎帝生活的时代人类早期的历史都曾经历过流动分散的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炎帝神农氏以及与其同时代的伏参氏、黄帝轩辕氏正是处在母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思想与达斡尔族习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习俗文化背后都有很深的宗教思想影响根基。因为信仰观念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当时的传统习惯和观念、道德风尚中,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给后代民族的习俗文化以重要影响。古老的萨满教便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达斡尔民族的。无处不在的萨满文化萨满教因其巫师“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原始宗教。历史上,包括达斡尔在内的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信仰萨满教,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