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玛共和民主的专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玛共和民主” ,其实是一种并没有根除专制的民主 ,是一种以“共和民主”掩饰着的专制。“十一月革命”并不是经过充分酝酿的革命 ,“共和国”并不是“旧专制”下的某种成熟的革命形势的自然产物 ;魏玛宪法从法学的角度讲可谓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最“自由”、最“民主”的宪法 ,但实质上不过是旧专制的护身符 ;“总统内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共和国历史的终结、专制德国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平等与民主是对专制与特权的否定,但它也可能会产生另一种"民主的专制"。托克维尔以其敏锐的思维,看到了民主时代人们偏爱平等的政治文化,有可能使人们为了平等而放弃自由,从而使政府将大权集中,产生所谓的"新专制主义",最终造成自由的失落。托克维尔认为,在民主社会里,要通过培育市民社会、实行宪政以及培养新型的政治文化等措施来防止新专制主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多数原则是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可操作性原则。多数原则所导致的是多数的统治。而多数的统治在民主的历史中,往往导致的是多数的专制,即多数对少数的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是一种多数专制的民主,现代西方民主在其发展的早期也存在着多数的专制问题,如托克威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指出的美国民主早期的多数的暴政。多数的专制也就是对与多数的政见或意见不同的人的专制。对于现代民主的建设,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环境,形成有效多数、真正体现自我意愿的多数,而且要真正保障少数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试论魏玛民主的专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玛共和国是德意志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力图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现代民主国家。但是这种先天不足的民主制却给专制提供了运作的平台。“魏玛民主”,其实是一种并没有根除专制的民主,是一种以“共和民主”掩饰着的专制。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最“自由”、最“民主”的魏玛宪法,实质上不过是旧专制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时期,民主与专制在政治实践中呈现一种离合态势,近代中国为民主与专制提供了同时存在的空间,特殊的历史环境为专制政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专制政治的选择又最终导致国民政府失去了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先秦齐国与古希腊雅典城邦政体辨异陈德正,李慎令长期以来,对于先秦政体的性质,史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最初的国家不是专制主义国家,而是贵族政治、民主政治的国家"①;还有的学者指出:"春秋时的诸侯绝不是专制独裁的国君,西周春秋是士族(世袭...  相似文献   

8.
民主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控制权由定期的自由竞争性的选举决定,从而阻止了专制统治,而非普选。民主比专制倾向于更少的税收及更多的公共物品。专制是一种私人物品,而民主则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其生成的障碍在于集体行动的困境。原生型民主的出现在于暴力资源的偶然分散配置妨碍了专制形成,及有助于民主的集体行动的成功达成。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民主制度更胜一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的破解 "经济发展使民主变得有可能。"美国国务院网站上这样宣称,非常明确地赞同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论断:贫穷的国家在能够实现民主化之前必须发展经济。但是历史上的数据告诉我们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贫穷民主国家的发展速度至少是同那些专制国家一样快的,而在社会福利的大多数反映指标上,民主国家的表现都要好于专制国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多数的专制--解读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了多数的专制的著名论断,成为当代民主理论中的常见话题。许多学者从对多数的专制的反思走向对民主的否定,这是对托克维尔的这一著名论断的误读。事实上,他并没有因多数的专制的危险性而否定民主。既要防止多数的专制的危险,又要坚持人民主权的民主原则,这才是托克维尔的真实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民初国会的失败赵小平民初国会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仿效西方三权分立在中国建立的议会组织,它集中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家的共同理想,被视为民主共和的象征和命脉。正因为如此,国会一诞生就面临专制复辟势力的挑战,成为民主与专制交锋的战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2.
法国波拿巴主义的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直接对立物,是近代资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态。这一“阶级专制”被“个人专制”所代替的典型形态,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中多次出现,是资产阶级被迫吞下的一颗苦果。研究波拿巴主义,对于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是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列宁在其名著《国家与革命》一书里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民主也意味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义务平等,承认大  相似文献   

14.
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惯性力所然。纵观德国从资本主义产生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出世晚又没有完成德国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使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极端软弱,德国社会长期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容克贵族融合在一起,变成容克资产阶级。这是不同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的“德国现象”,是德国法西斯兴起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德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德国法西斯产生并夺取政权,是20世纪2、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国法西斯的兴起,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历史的继承性、历史的惯性力所然。纵观德国从资本主义产生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历史,由于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出世晚又没有完成德国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使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极端软弱,德国社会长期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容克贵族融合在一起,变成容克资产阶级。这是不同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独特的“德国现象”,是德国法西斯兴起不可忽视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德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德国法西斯产生并夺取政权,是20世纪2、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已彪炳史册。历史地估价其民主共和国思想,是批判地继承“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恰恰相反,它认为在某些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仅是对封建专制的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在实现民主进程方面,有急进与缓进之别。1906年梁启超著文《开明专制论》,根据中国过渡时代的情况,强调新旧政体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有过渡阶段,即“开明专制”阶段。“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它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缪凤林长期用力于中国通史构建,所著《中国通史纲要》及《中国通史要略》提出中国史十时代说,将"封建时代"的制度概括为三:封建、授田(井田)、宗法,将唐虞夏商西周称封建时代。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封建"是与"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相对立的概念,指的是殷周封建制,与秦汉以降的"大一统的专制皇权"另成一格。缪、费二先生坚持"封建"本义与西义相通约的理路,准确地概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其具体结论应予认真对待,其论史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因此,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又使得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所谓历史的原因,即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遗留给我们的沉重的历史负荷,“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邓小平语)。所谓现实的原因,由于建国后客观的历史与政治因素,我国在一段长时期中实行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重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在肯定其伟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基于当今的时代条件,以今人的视角,做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并从“没有法的约束,善良的人也会在激情中施恶”、“漠视法的民主易流于‘多数人的纂政'”、“专制的旧制度教给人民专制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