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带有颠覆性和娱乐性的"恶搞"已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时尚,并初步显示出其商业价值,而广告活动自然需要从这种新兴的媒介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今,将"恶搞"引入广告活动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在其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恶搞"文化的流行,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大众媒介的发展为"恶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市场需求,但同时媒介市场化也为"恶搞"文化的未来抹上了一层阴影.文章主要从媒介文化的角度研究"恶搞"文化繁荣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3.
对电影作品的网络"恶搞"是我国网络产业发展的新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其显著特点。网络"恶搞"能够迅速流行有深刻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从性质上说,网络"恶搞"属于新型文艺评论,也具备构成改编作品的条件。网络"恶搞"在网络的传播可能对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关主体的名誉权和肖像权构成侵犯,尽管如此,我们应当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寻求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12,(3):41
近日,《乡村爱情》系列剧被年轻网友恶搞,"恶搞"为何大行其道,许多老年人百思不解。心理专家认为,"恶搞"由网络催生,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属于亚文化,带有强烈的草根色彩。它往往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突出个性和创意。第二,风趣、幽默。"恶搞"往往像相声一样,有"抖包袱"的环节。第三,讽刺。"恶搞"  相似文献   

5.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恶搞文化”从娱乐狂欢到解构反抗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后现代精神的反抗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本文试从审美文化视角,首先对恶搞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其对话语权归属的分流作用,最后揭示其解构主义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以恶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符号学意义。具体而言,即研究符号运作背后以何种符号思维推动并以什么符号工具实现符号运作过程。将恶搞与狂欢化理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三个层面存在相似性,从而提出狂欢化符号思维是恶搞符号运作背后的驱动力量;通过对具体恶搞文本中符号片面化、符号降解和伴随文本三种符号工具的分析,例证狂欢化符号思维这一隐含的社会文化规约是如何驱动恶搞符号运作过程的。恶搞文化现象的符号学意义在于,在后现代主义观照下,以“狂欢化”符号思维主导的恶搞符号运作通过夸张、讽刺、搞笑等外显表达层面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是在解构颠覆既定世界,重构新的意义世界,它隐含着对新生、创新、变革和多元化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化对当下倍受关注且极富争议的恶搞现象的理解,结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恶搞的审美逻辑和社会文化价值,认为恶搞的本质是戏仿,即通过对经典的、权威的、流行的文本拿来主义地盗用,别有用心地篡改,来获得一种互文性的喜剧效果。在后现代语境中,恶搞中的戏仿消解了传统的讽刺力量,具有了强烈的游戏拼凑性,其用心并无特别的恶意,而是大众为获得自由宣泄的快感而进行的一种解构和狂欢游戏。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道德情感、礼仪风俗和文学艺术观念等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随时左右着国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当然也左右着广告的发展变化,而且还渗透于广告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中.由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所决定,它既可促进现代广告的发展,亦可对现代广告起阻碍作用,为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尽量减少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从而创作和发展具有民族品牌个性、形象清晰鲜明的本土化广告,并在此基础使之走上"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让中国广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论广告的意义空间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告传播活动在杜会各个层面的泛化,广告传播的效应已突破经济的范畴,而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广告传播活动,不仅其传播的信息对原有社会文化是一种再阐释,而且其传播活动的运作本身——即对有效性的极端追求,也影响到人的价值判断,从而广告传播本身就构成一种文化——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11.
恶搞是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文化。通过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从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了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内在维度看,恶搞运用戏仿的技巧,体现了浓厚的狂欢色彩;从外在维度看,恶搞运用了拼贴的手法,表现的是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但是,无论狂欢还是抵抗,都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网络恶搞的实质是在解放的旗帜下宣泄生命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恶搞”作品经互联网传播,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也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恶搞”现象广受关注。网络传播是大众传播的方式之一,而提供娱乐,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之一。在这场以“恶搞”为代表的全民狂欢中,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得到彰显。但同时,娱乐应有限度,“恶搞”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媒体恶搞时代的来临标志着大陆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恶搞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戏仿、拼贴、反讽、恶俗化为手段,使传播信息获得意义的新质。由于其自身的繁殖特点,恶搞一方面得以迅速蔓延,一方面亦难以为继,必然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米切尔·舒德森的著作《广告,艰难的说服》一书提出广告确实是一种说服,只不过广告的说服作用不象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大,广告的威力比广告人和广告批评家所声称的要小得多。该著作从文化和社会学角度对广告传播现象进行考察和理解,提出了一些促使我们对广告说服进行反思的观点,本文在介绍该著作重要观点的同时,试图对造成广告说服艰难的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题壁文化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士大夫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显而易见的传播功能和商业功能。本文试图从职业题壁人及题壁作为寺院文化在寺院经济中所起的广告作用两个角度对题壁文化的商业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对题壁文化与商业的相互关系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广告传播与文化传播的互动作用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将广告传播与文化传播置于相同的学术视野之内,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广告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此观照广告传播,以期提高广告传播的系统文化意识,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广告文化弊端的微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文化作为广告活动中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复合整体,其结构体系包括广告文化的物质层、组织制度层、观念层三个层次。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现阶段广告文化凸显出一系列的弊端,从微观方面来说,具体表现在广告文化观念需要更新、广告组织制度文化层有待完善、广告物质文化层次存在诸多漏洞。透视广告文化存在的这些弊端,可以为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广告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广告与文化的关系日显紧密.建立文化广告学不仅是广告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告实践的需要.文化广告学是广告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广告与文化的关系,还要从广告活动和广告成品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研究有关的文化问题,更要关心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效益,寻求其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