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是对称的,属人的世界中物质与意识是对称的,实践模式的转轨与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与对称哲学是对称的。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趋向表明。继承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吸取最新科学成果,形成对称哲学范式和构建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哲学和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是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相对称的哲学范式和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对称与数学     
引述了自然界、科学技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说明对称是宇宙和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也是事物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 ,然后简要介绍了对称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不同,但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就必然带有自然界的某些特征与规律。广告传播是人类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现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传播呈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广告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类似自然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本文试图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广告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内在的依存、保护、改造和利用的关系。科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唯一正确的思维形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是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内在要求。如果人类不顾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任意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其后果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不仅应该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社会 ,而且也应该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精神自我运动发展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哲学教科书虽然承认辩证法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同属于一个运动过程,但却仅仅承认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自我运动发展,否认精神会自己运动发展。其实不仅自然界、人类社会会自己运动发展,而且人类精神也会自己运动发展。如果精神的自我运动发展得不到确立,那么辩证法作为事物自我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平等精神产生的根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平等问题的研究和理论讨论由来已久 ,但以往的各种理论或者是建立在宗教或道德信念的基础之上 ,或者是建立在单纯的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之上 ,因而均未科学地阐明平等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生物学和社会学考察 ,并结合当代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 ,人类平等观念和行为的产生 ,是根源于人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生存竞争的需要 ,以及人类本性中的依赖性和依赖感。首先 ,为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立足生存 ,人类必须结成群体 ,而为了保持群体成员的合作、团结以获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在群体内部确立平等原则 ,缓和内部竞争 ,减少内部的摩擦、对抗以避免群体分裂或力量的削弱。其次 ,人的生理特征和生存状况决定了人类个体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依赖感 ,而人类稳定可靠的依赖关系也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证了平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平等是人类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然条件。 2、平等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必要条件。3、平等是人类和谐、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 ,尽管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贪欲和竞争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但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 ,平等是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称是指事物通过某种中介变化时出现的同一性,这种同一不是绝对的同一,是包含差异的同一;非对称则是事物通过某种中介而变化时出现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也不是绝对的差异,是包含同一的差异。对称和非对称,变化中的同一和变化中的差异,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构成了自然界的生动图景,也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奇妙方法和富有启迪性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对称     
汉语对称结构在各级语言单位中大量普遍地存在。以往人们把对称局限于对偶,这种认识不全面.对偶是对称的典型形式,但对称并不仅限于对偶。我们从语法角度来研究对称,这同修辞学上的对称研究在对象、范围、目的等方面都不相同。对称现象在汉语中有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对称规律对汉语特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探索对称规律,对于揭示汉语特点,认识中国文化与汉语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工自然系统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对天然自然加以改造形成的现实自然界。人工自然系统不同于天然自然,它既受自然规律又受社会性规律制约。人工自然系统的现实状况及其长远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全在于人类是否能认识并运用这两方面的规律去指导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实践。首钢等生态绿化过程反映出的社会人工效应规律就是生动的一例。  相似文献   

10.
规律和物质的客观性在是否可感、有无内容上的要素点方面有所区别。规律存在于事物的全过程 ,但并不否认相对静止点规律的存在。无论对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 ,规律都是“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主体性逐渐宏扬的过程.个人情感需求体现人的主体性.正确看待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情感危机现象,肯定转型期人的多种情感需求的合理性,但必须通过道德理性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使人的主体性的情感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保持合理张力,让人性在社会有序运转条件下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置身其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整体。与自然系统一样,社会系统是在"自组织"过程中演化、进步的。但是,受近代传统思维方式长期浸淫的现代观念总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系统和系统中的要素,并最终得出了社会系统中存在"他组织"的结论。只有坚持了整体性、关联性的系统科学方法论,才能够看清楚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性质,把握住社会系统演化的特性。政府或各类社会组织机构是这个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社会的制度、法律、政策等则是这个社会系统的"序参量",而不是它的外部要素。社会系统是,而且只能是"自组织"的。  相似文献   

13.
“灾害”作为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其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特质形塑了灾害多学科交叉研究现状。学界对灾害的定义和认知多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而基于社会科学视角的灾害概念研究尚少。对灾害概念进行社会科学解读,可以将关于灾害概念的认识划分为“事件-功能主义导向”、“脆弱性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导向”、“不确定性导向”、“权利资源分配导向”,并以“危险源-关系链-结果”为逻辑架构结构化灾害概念,从而廓清社会科学领域关于灾害概念认识与研究谱系,并揭示出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未,西方社会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紧张和冲突等社会现象,同时,深刻地反思和批判结构主义者主倡的社会均衡、和谐与稳定的社会思想,进而形成了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冲突论。它极力强调社会冲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此,本文将美国的刘易斯·科塞与德国的乔治·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积极贡献论加以比较,从中透视西方社会,促进我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草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其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生态效益 ,还在于人类生活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施退耕还草对于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及实现农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安全和弱势群体社会保护长期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农村社区和少量制度安排。但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传统保障已陷入困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安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安全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知识社会,知识分层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相应地,知识分子将拥有一个较高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有关身体的社会学研究多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揭示话语和权力对身体的生产实践。从这种认识论视角出发,智力障碍通常被视为政治和文化上失序的符号象征,它的存在源于人类社会对秩序与混乱的分类图式,由此产生的污名化的社会认知使智障者群体被主流社会排斥和边缘化。从古代社会对智障者道德堕落和妖魔化的解释,到现代科学对其进行的临床诊断、隔离和教化,智力障碍的身体形式一直经历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建构与规训,以此维持和再生产着主流社会的秩序边界。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程学:一种新的知识探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社会工程学概念的提出背景、内涵和方法论思想的分析整理,认为社会工程学是自然工程学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知识领域的扩大与延伸,是人们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出现的知识综合化、协调化、跨学科化、多学科化发展的结果。社会工程学强调通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重新整合,更全面更积极地设计未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