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篇首数字为期数.页码).专题研讨.文化危机与学术的人文之维特邀主持人:黄克剑2.12什么是人文学黄克剑2.19哲学家怎样看科学张志林2.22中西信仰观之辨邓晓芒2.27“羞恶之心”与道德意识的来源倪梁康高考的恢复与改革特邀主持人:刘海峰4.6而立之年论高考刘海峰4.11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转折——高考恢复30年省思张亚群4.16高考政策30年覃红霞4.21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刘清华4.26多利益群体博弈下的大学自主招考改革张耀萍国学、西学与现代中国特邀主持人:李咏吟5.61想象中国与亲在中国:汉学与国学的内在差异李咏吟5.69国学与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正确途径。其实,市场不仅对于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利益的初次分配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独立、自主、自由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凭借不受侵犯的商品所有者权益,通过平等、充分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换从而也是市场决定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益公平分配的客观机制,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们能从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借鉴什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若玲 《东南学术》2007,(3):156-160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考不断朝多样化方向改革,但受传统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所牵制,多样化改革遭遇了公平与诚信危机.作为多样化招生制度的典型代表,以及高等教育的强国与大国,美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可以成为我国高考多样化改革的重要参考,我们可以从其入学机会公平、录取指标多元、招生高度自主、计划灵活多样等方面得到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考政策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高考30年进行总体评价与反思是当前高考进一步改革的基础.本文以高考政策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考政策演变的基本历程,认为30年的高考政策始终坚持了对弱势群体特殊照顾、权力从集中到分散、标准从严到宽与从宽到严的基本特征,并从权力分配、政策改革、加强政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引导高考改革可供思考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常出现招考男女比例.高校多以满足社会需求、保障妇女权益和实现教学效果的多元化试图来说明性别设限的合理性.基于《2014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中的数据,对目前高校招生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法律剖析,得出不适当设限侵犯了考生的受教育权,应从观念、制度等诸多方面完善高考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考移民"现象的政策学审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考移民"已经成为挑战我国高考政策公正性和社会正义信仰的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划分出当前"高考移民"的三大动向,围绕政策的利益选择与分配、高考政策主体、高考政策客体和高考政策环境等公共政策构成要素,阐释了目前"高考移民"现象的多元成因,警示"高考移民"现象导致的"社会公正"信仰危机,并提出了政策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利英 《中州学刊》2007,4(2):54-57
改革以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国有企业中出现了生产率上升的同时利润率却呈下降趋势的“效率悖论”现象。把市场竞争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利润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改变了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所有者相对地位的弱化也是引起“效率悖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建立公平的劳动者工资分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只能或难以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不合理的高收入、高消费形成巨大反差,成为当前经济利益分配不公的集中表现和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建立健全自主平等、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经济公平分配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客观方式。着力推进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切实确立起劳动者独立、自主、平等的经济地位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关系,是公平的市场分配机制得以建立健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分解和重组不可避免,在重组中将生成新的利益分配主体,从而使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变化的根本之处在于市场成为利益分配的基本渠道和途径,市场机制在利益分配中的导向功能逐渐加大。因此,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导向功能,使市场机制与计划、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是深化利益分配改革、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吴祖祥 《东岳论丛》2012,33(1):189-192
私主体在私人自治活动中的博弈能力不对等时,私人自主配置权利、私人自治和合意原则均不能保证私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实质性对等,权利控制是实现利益分配的实质性对等的必然要求.民法的发展证实了权利控制的客观存在,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范围内的权利控制法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