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清代文化政策的高压之下,《明夷待访录》始终处在思想潜流之中。道咸之际,《明夷待访录》在广东和江南重新刊刻,这些刊本的背后代表着抄本的积累以及学者思想旨趣的转移。新见薛福成和袁昶的抄本以及其他《明夷待访录》抄校本,不仅体现了抄本与刻本的接力,更展示出咸丰以降士人群体转相传抄《明夷待访录》的盛况。同治年间以金陵书局为中心,士林形成了抄录、阅读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新风尚。然而学人对《明夷待访录》中的制度设计充满了困惑和异议,对其的否定和批评构成了时代的一般看法。撰成于清初而到晚清大放异彩的《明夷待访录》并非百年无闻,而是以抄本形式隐隐流传,士林对其的认识亦曲折多变。借由多部新见《明夷待访录》抄本,不仅可以一窥抄本文化中展现的思想活力,同时可见清代中后期士人政治理念的分裂与变异。  相似文献   

2.
顾家宁 《浙江社会科学》2015,(2):98-106,159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精神与典范性制度作为高于君权的根本政制规范,并以太学师儒为创制立法者。由此,其中实已蕴含了一种清晰的古典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诸篇所构想的一整套政制设计,正展现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古典宪制安排。黄宗羲政制构想的突破性价值,在于立足于近世乃至先秦儒家的政治智慧,而对一种古典宪制理念予以了最为集中明确的表达。在其政治思想之整体中,《原法》实居于核心地位,《明夷待访录》本身即为一部以之为中心而展开的政治纲宪。  相似文献   

3.
晚清湖南风气从"守旧闭化闻天下"到"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的扭转,除与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影响密切相关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亦是导致其"风气厥开"的有力工具之一。从《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钞》所录相关内容,可知时务学堂是以《明夷待访录》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从《湘报》所存文章及广告,亦可知谭嗣同等主讲的南学会与《明夷待访录》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以叶德辉等为代表的守旧者对维新派的批驳,无形中助长了《明夷待访录》在湖南的传播,并由此唤醒了一大批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  相似文献   

4.
明朝丘濬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完成《大学衍义补》。200年后,黄宗羲作《明夷待访录》,此书被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者看作是极具创造性的超越其时代的著作。但是与丘濬相比较,黄宗羲的思想只是更为激烈一些,而丘濬的思想表述则较为平和,二者的相似性仍是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力量来源于国家制度的安排,它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者们提出了以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权力为内容的民粹主义的方式来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和公正使用。本文以《明夷待访录》、《社会契约论》和《政府论》这三本中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巨著为基点,对权力制约学说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明夷待访录》看黄宗羲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 ,集中体现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受西学及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黄宗羲构建了带有中西合璧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 :以限制君权为根本 ,以富民为目的 ,以倡民权为前提。充分肯定这一启蒙范式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对于了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黄宗羲,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经学家。在群经治研中,于《周易》造诣尤深,他以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备。为正本清源.阐明《易》理,黄氏曾著《易学象数论》六卷,戳力剥除九流百家附会于《周易》之上的种种浮游谬说,归义于《程传》。《易》学界评之为:“持论均有据,能一一洞晓其始末,因此能尽指其瑕庇.非仅据理空谈,不中要害之作所可相比。”为清初第一部,抨击《易》学异端之力作。”如此.《周易》对黄氏的为人处事.乃至政治思想的形成等.是不能没有影响的。为抛砖引玉.笔者拟从最集中体现了黄氏政治思想与情怀的《明夷待访录》这部著作的命题剖析入手,就《周易》对黄氏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一窥视。《明夷待访录》乃黄宗羲以亲身经历、总结明朝覆亡和民族失败的教训.深入研究历史和前  相似文献   

8.
汤孔仁 《船山学刊》1987,(2):114-116
黄宗羲所著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有很大思想价值的著作。《辞海》(1979年重新修订)对此书的命名,认为是因黄氏“向往箕子为周武王陈《洪范》,故以名书。”(《辞海》缩印本第1390页)《辞源》(1979年修订本)也认为黄氏“当易代之际,自感不遇,又不欲出仕,因取明夷为名” (第二册,第1413页)这些说法,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黄宗羲原来的书名是《待访录》,“明夷”二字是乾隆时首次刊刻其书的郑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过:“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以下试将《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作一个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佛典里,千余年来题着马鸣所造、真谛所译的《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和隋唐佛学关系密切的书(隋唐时代的禅、天台、贤首等宗思想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受到《起信》的真心本觉说的影响),也是一部来历不明而面目模糊的书。它大约是在北周隋代之间(约公元577—588年)伪托马鸣所造而以译本的形式于北方出现的,但不久即有人对它的译者发生问题。隋代第一部众经目录即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编成的《法经录》,将它编入众论疑惑部,并附注语说: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继而唐初(618顷),吉藏的入室弟子慧均著《四论玄义》,又对《起信》的作者提出异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宗羲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了两个突出地位:一是他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两部思想史;一是他的《明夷待访录》,为中国古代反君权思想的最有代表性著作。古来学者都肯定他在前者的地位,而少肯定他在后者的地位;就是都强调他是思想史家,而少强调他是思想家。我以为在中国思想史上,他在后者的地位比在前者的地位更加重要。现在就来专论和详述其在思想史上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中国思想史中最重大最关键的是君权问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最突出的;而最能围绕这个首要问题去反对它和想法去纠正它的,就是明清间的黄宗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在我国思想史上建有不朽的丰碑。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开一代学风,在古代学术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在其晚年写就的。他的《明夷待访录》写成于五十三岁;《明儒学案》写成于六十七岁,而《明文海》则撰成于八十三岁。正如其私淑弟子全祖望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中所说:“公虽年愈八十,著述不辍”,甚至于当其老病不能书写,犹口授其子黄百家代书。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把人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当作政治运行的条理,自私自利人性论又是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基石。黄宗羲晚年写下了不朽的《明夷待访录》,这部著作是黄宗羲阐述理想政治秩序的伟大篇章,里面所体现出来的许多民主启蒙政治思想,可以说是黄氏政治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 (16 10~ 16 95 )是明末清初一位博学的思想家。一生成就宏富 ,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等。黄宗羲生活的年代 ,正值明清更迭的动荡时期。黄宗羲深遂地看到当时制度的种种弊端 ,提出了一些较为进步的民主思想和对管理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明夷待访录》 (后简称《明》)一书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一系列管理思想。顾炎武赞该书“百王之敝可以复起 ,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迄今为至 ,学术界对黄宗羲的关注 ,还少有人从管理思想的角度去透析这位杰出的思想家之于管理的贡献。1 政治管理思想 《明》书共有 13篇 …  相似文献   

15.
时亮 《天府新论》2013,(4):39-46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堪称儒家法政思想在晚期传统中国发展的最高峰。晚清以来对黄宗羲法政思想的研究,自其开始就走向了困境重重的"民主"范式。本文尝试提出黄宗羲法政思想研究的"自由"范式,并对之予以初步论证,以努力在新的视阈和参照中,更深入地理解黄宗羲法政思想乃至整个传统中国法政思想内在的丰富性,及其在现代世界所可能具有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同时期的儒家学者,清初的黄宗羲和朝鲜朝的柳馨远皆从先秦民本思想出发,以恢复三代之治为目标,针对本国时弊,提出某种程度的改革设想,分别体现在各自著作《明夷待访录》和《磻溪随录》中.对比两书的形成背景和改革理念,可以清楚地看到危乱之际东亚儒者秉承“存亡续绝”、“救世补弊”情怀寻求改革的普遍性以及儒学在异域发展过程中的增值和变迁.  相似文献   

17.
《河北学刊》2014,(2):45-49
《日知录》并非纯考据著作,而是一部以考据形式出现的融汇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史论。《日知录》结构较为完整,主题明确,史料严谨,于叙事之中寓论断,反映了顾炎武对于明末清初这一重大转折时刻的深刻认识。该书著述宗旨明确,以总结历史经验的方式对封建专制作了严厉批判,主张回归原始儒学,倡导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交相辉映的史论名著。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首先剥去君主“神”的外壳,还原出其“人”的面目,再剥离君主“人”的假面具,显露出其“贼”的形象,进而形成了抑君的思想。从政治话语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维新派思想家对黄宗羲“君主论”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力量来源于国家制度的安排,它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者们提出了以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权力为内容的民粹主义的方式来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和公正使用.本文以<明夷待访录>、<社会契约论>和<政府论>这三本中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巨著为基点,对权力制约学说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工商皆本"思想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背景、经济政治基础、价值观念、学术渊源等层面对其进行探讨,同时,还从当代的角度阐发了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