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力消费的突变对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利用PPM模型对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电力消费增长率的突变点进行识别和分析。在总结其突变发生原因并借鉴突变时刻经济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电力消费突变点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1960—2010年,发达国家电力消费轨迹共显示出6次显著的突变;发达国家电力消费轨迹呈倒"Z"形曲线;石油危机、金融危机为突变发生原因,电力产业由垄断转向竞争的制度改革;中国电力消费突变点在2037年左右到来,年人均电力消费大约为6 289千瓦时。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电力产业的特殊技术经济特征导致了规制在电力传输环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市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专业化的监管、激励性规制的工具将是电力产业市场重组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整个中国社会的改革一样,电力产业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电力的交易市场尚没有建立,传统的管制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电力产业放松规制的改革不是一种伧俗的潮流,而是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电力产业进行分拆式改革后,网络型产业的网络融合打破了局部垄断的局面,促进了发电市场和售电市场的竞争,同时也促进了与其他网络型公用事业商业活动的整合,为电力市场的全面竞争打下了基础。英国电力产业促进网络融合的经验对中国电力产业的进一步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电力产业规制改革不像中俄、美英等一样对产权制度改革、对原有企业进行拆分,而是在民营企业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日本电力产业存在着明确的规制框架并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规制机构,规制对象也在日趋成熟.但同时,日本电力产业规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竞争的有限性、成本控制动力不足及社会性规制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电力改革的一般规律都是以现有电网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改革方案,并采用渐进的改革方法,一般都需要十年左右时间。中国是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力改革的焦点应当是新增电力设施,其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其方案应是实现政企分开,打破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6.
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关系密切,而煤电价格矛盾也一直存在,其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不够。要实现煤电产业进一步完善就要进行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推动煤炭资源产权的优化。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当下需要吸取他国的相关经验,在政策和法律层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占用多,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在西部地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结合电力产业发展的环境及实际情况,如何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及时有效的转变西部传统的电力产业投融资模式,建立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及适应西部地区发展特点的多元化电力产业投融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电力监管不仅关系到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文章从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分析了电力产业监管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电力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监管改革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建立标尺竞争和绩效标杆相结合的激励性监管,完善监管政策和机制,提高监管绩效,从而促进电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力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运用产业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归纳了我国电力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五个阶段,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对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今后电力产业组织结构演进中的推动主体将逐渐由政府变为电力企业;而政府以及交易制度对于电力产业组织结构的演进和电力产业改革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0-2016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年度电力消费数据,采用H-P滤波技术对中国电力消费的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轨迹进行刻画,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n)-AR(p)]模型分析中国电力消费周期在各区制间的动态转移过程,识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消费周期的路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5年中国电力消费周期的区制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率的波动程度自2003年明显缩窄,且从2007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2)中国电力消费周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向着其收缩期和扩张期跨越。且中国电力消费处于"低速增长区制"的年份往往对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趋缓的大环境。(3)2014-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向其收缩期转移的迹象明显,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中国电力消费整体上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以煤电能源为主体的国家,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成为供给侧改革中关注的重点。以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切入点,将中国煤电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细分为煤炭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和电力产业的后向一体化,依据2002-201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投入产出表法计算纵向一体化指数,运用以中间投入为代理变量的半参数估计法测算煤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煤炭产业的前向一体化指数与电力产业的后向一体化指数均是波动上升的,但后者上升趋势高于前者。(2)煤电产业链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电力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煤炭产业。(3)煤电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但目前煤、电企业一体化对提高生产效率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科学及电力系统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科学作为2 1世纪的科学令世人瞩目,受各界垂青。电力工业作为复杂的系统其运行管理面临复杂性科学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介绍复杂性科学的基本思想,然后论述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提出电力系统复杂性研究对策。这对电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发展都有促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微观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鲜有学者探究它们对整个行业创新水平的总体作用效果。基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大而不强”和粗放发展窘境,文章将国家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中观层面检验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进入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创新数量,但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部门的创新路径存在差异,机构投资对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促进效果明显低于低技术部门;政府补贴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抑制了制造业创新。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检验结果与基准检验结果一致。为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通过何种路径去影响制造业创新,文章以研发费用和创新效率为中介变量,通过逐步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可以引致研发费用的增加,并提高制造业创新效率,而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产业的集聚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将产业多样性集聚作为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考虑其在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发挥作用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多样性集聚会抑制机构投资的正向效果,增强政府补贴的负向效果。文章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国家专利数据库、清科机构投资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多个微观和中观数据库进行匹配汇总,从产业层面研究了机构投资和政府补贴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还考虑了区域企业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效果。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文章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的机构投资环境,引导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推动创新;加大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研究机构等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促进实质性、高水平创新;制定更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减少寻租行为;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将多样化的集聚转化为市场的发展优势,培育产业链集群协调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认为激励技术领先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是目前科技创新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研究企业所处创新阶段对上述关系的调节.认为处于较高创新阶段的企业,其股权融资占比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处于较低创新阶段企业的债权融资占比与技术创新投入呈正比;除"创造技术阶段"企业外,营运资本对企业R&D投资均体现出显著的平滑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价设计与电力产业节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作为能源加工转换的产业,在能源行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电力产业作为能源的重要消费者同时又是能源的生产者,电力产业能效严重影响着整个能源行业的效率,而电价是引导电力产业节能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电价链的分解入手,建立了电价与电力产业节能的系统结构模型,寻求电价与节能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电力产业节能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背景下,创意设计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转型发展的独特的竞争价值日益凸显,成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与重要引擎之一。创意设计产业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机制,二是为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内部各部类向高端形态的升级换代发挥重要推动作用。2012-2013我国创意设计行业成就斐然,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设计之都引领我国设计产业快速发展,走向世界。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较,本土设计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实现,使发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登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由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火力发电企业效绩评价和考核的办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效绩的形成过程入手同时充分考虑火力发电企业的行业特性和经营特点,构建了一套适合火力发电企业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过程效绩评价与结果效绩评价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电价波动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电价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本文主要应用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对中国的电价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行业产出对电价的交叉弹性系数虽然很小,但耗电越多的行业对电价变化的反映越敏感。因此,本文认为,出于抑制高耗能产业膨胀、促进能效提高的目的,可以适当提高电价,但不能对电价的产业结构效应期望过高。同时应采取适当的电价调整方式,以避免电价波动的其他负面影响,促进电力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