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地保持了自己文化的完整性、独立性、绵延性达数千年,这与中华文明早熟的“大一统”文化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汉字、儒学、秦始皇为这“大一统”文化模式的建构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模式在世界文明史中独具特色,这一模式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周秦两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心”所在: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汉代经学的繁荣做出了独特贡献;汉代以后两千余年,齐鲁文化以“圣地”的文化气象,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历代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以及传统道德文明的示范之乡,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格局.本文从哲学角度,分人生哲学、法律哲学、经济哲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并分析了这些贡献对中华文明的某些倾向所具有的矫正意义和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国北方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政权迭更,战乱不已。与南方相较,十六国北朝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其实,此期的北方在藏书文化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唐宋以来,它为中国教育、出版、藏书、学术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的发展,沉积成一种独特的“书院文化”。而随着中华文明的向外传皤,书院也走向世界、书院文化被移植到国外,为传播中华文明并促进这一文明与当地文化结合,进而推进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书院文化向域外的传播,开始于明代,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同胞用智慧编织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推进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事实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的元素正在慢慢消失.贵州民族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的综合性民族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己任,作为育人目标的其中一项内容.只有确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以符合受众心理的活动方式为途径,才能在校园内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格,陶冶情操,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化中常常提到的“汉人”“汉族”“汉语”“汉字”,都以“汉”为指代符号,外国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称作“汉学”。可见汉文明的影响之大。博大精深的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先秦文明的继承,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体现出多元性、包容性、和谐性、创造性的特点。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既能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能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为己所用。因此,这一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所效法,其都城布局规划为后世所仿效;历法和节气的确立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水平;“敬天法祖”和“孝”文化则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这一时期确立的主体疆域、民族认同、丝绸之路等,对其后两千多年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相信,以汉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汉文明的基本特性,弘扬汉文明的精华,中华文明定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述往事思来者——《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简析苏铮朱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少数民族在创造文明、发展经济、开拓疆域、保家卫国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华文明书写了重要的一页。因此...  相似文献   

10.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1.
略论黄遵宪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向称“同文同种”之邻邦,其文化有明显的同源性,尤以汉字及汉字文化(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近代名人黄遵宪在出任驻日使馆参赞时,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特别对汉字的命运做了深刻的反思,在我国近代最早提出文字和文学语言的改革问题。黄遵完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考察与思索,既宏远深切,又平允通达,有许多识见颇可供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古代巫史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直接促进了汉字的形成;在发展中又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受众体使汉字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相似文献   

14.
Culturebelongstothesocialscope,whichreferstotheu niquegeneralpatternofbeliefs,habits ,principles ,goalsandtechnologiesthatanationpossesses.Itisthehistoryofman’smaterialandspiritualcivilizationdevelopment,thegenerallivingstyleofasocietyandthestyleofanatio…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第一渡中国文化热潮以歌德、席勒和莱布尼茨等大师为代表,中国文字和文化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但到18世纪,"礼仪之争"中教皇与乾隆皇帝的政治角力导致乾隆的"禁教令"(1746),中欧文化开始数百年激烈对峙,中国随之开始闭关锁国,文明发达进程逐渐落后欧洲,欧洲中国文化热潮迅速冷却.直到21世纪,除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名垂青史的<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1881)之外,德国学术界对汉语和汉字的深入研究并不多,就连黑格尔、索绪尔这样的学界领袖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汉语.认定汉字大大落后于西方文字,并造成中国人思维中的概念混乱.在这种背景下,阿德隆作为继莱布尼茨之后第一个真正从科学角度研究汉语的主流语言学家,在中德语言学交流史框架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他得出的结论与莱布尼茨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着人与大自然、人与森林平衡发展的和谐理念,林业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林业文化。林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和谐,林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林业发展必须确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人又必须与自然和平 共处,达到人—自然—社会系统更加和谐、完整、均衡;倡导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全民中确立适 应中国林业发展的和谐林业观、经营伦理观、森林文化观和绿色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对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信息的准确传递从来就有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巨量堆积的异体字,不仅是汉字演进发展的见证,并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异体字、俗字的多变性、多选择性和充满活力的特征,又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变革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汉民族语言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十分独特的面貌.作为语言载体的方块汉字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因而,了解中国古代的语言传统,努力发掘民族语言及其历史发展中广袤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承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组织文化价值观的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通过收集民营企业经理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维度的描述,分析了民营企业向外发布的有关组织文化的材料,根据这两方面的数据整理出组织文化价值观的维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组织文化普遍体现了成长型企业文化的特点,即公司的价值观偏重"变革创新"、"顾客导向"等因素,外部适应能力比较强,但内部凝聚力不高.  相似文献   

20.
汉字历史悠久,从它的形成、发展可以透视中华民族的传播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渊源。对传统“六书”进行现代诠释,从汉字的结构揭示先民的自我传播意识,从汉字的使用展现华夏民族的原始文化底蕴和哲学观念,是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汉字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汉字不仅以其平面具象特征给人视觉的享受和体现审美价值,还以其和谐的韵律传播字义文化;汉字不仅具有语素特点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还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超想象性和灵活性。汉字实际上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