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白父为任城尉问题李白卒后之五十五年范传正为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据李白子伯禽手疏,称李白"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林泉,不求禄仕".五代时刘昫的《唐书·文苑列传》不知何据,称李白"父为任城尉";宋钱易《南部新书》一袭《唐书》,也说李白"父为任城尉".后代的人们大都依范碑而弃《唐书》,认为所谓李白父为任城尉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范碑是,《唐书》非,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查《唐书》之虽无实据,却也恐事出有因.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自己"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相似文献   

2.
3.
李白与苏颋     
苏颋,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中宗时以文章显,称“大手笔”,玄宗时官至宰相。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开元九年春,入蜀为益州长史,李白尝于路中投刺,深受其赏识。苏颋“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与苏颋间的这一层关系,曾经引起詹锳先生的重视。詹先生认为:“设太白不经苏颋之赏识,或将终其身不出夔门,蛰居蜀地,度其豪奢生活而未必能以诗鸣。经颋之鼓励,太白方自觉为可造之才,而志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月亮     
茹喜斌 《中华魂》2013,(18):44-45
李白那些大气磅礴的诗篇,总令我心神追远志向云霄。但我更欣赏他诗中的月亮。这或许缘于儿时就能吟诵的《静夜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洁朴素,粹出自然,犹同天簌云锦流泉飞歌,唱出思乡之浓浓深情,也绘就一轮华夏永恒的明月。  相似文献   

5.
李白之父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父亲究竟是什么人?对此问题大致有三种不同说法: 最早的说法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这种说法显然不可靠,因为李白写的《任城县厅壁记》根本未提到他父亲曾在此作过县尉,而是说:“白探奇东蒙,窃听舆记,辄记于壁”。可见他是路过任城,而非家居任城。在李白的诗中也多次说他是从外地迁到山东寓居的,如“余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从李白的诗中还看出,他寓居在山东的家并未在任城而是在沙邱。如“我家寄在沙邱旁,三月不归空断肠”。“我来竟何事?高卧沙邱城”。李白写了好几篇怀念居住在山东的子女的诗,情感很真挚,但无一句怀念其父的,足见其父并未在山东寓居,更不会在任城作官。  相似文献   

6.
李白对陈子昂非常敬佩,二人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主张等方面都有继承关系。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与陈子昂一脉相承。李白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在具体的诗歌语言技巧和构思方面的学习则更多。  相似文献   

7.
洛夫与李白     
"诗仙"李白与"诗魔"洛夫虽然时空远隔,但诗成为两人联结的精神纽带。洛夫不少诗引用、化用了李白的诗歌名句,更有《李白传奇》等诗在精神上与李白进行对话。在创作手法上,李白追求的浪漫主义与洛夫修正的超现实主义也有相通之处。在诗歌风格上,李白以"瑰奇"著称,洛夫则以"惊奇"出众。  相似文献   

8.
汪伦与李白     
<正> 李白《赠汪伦》诗脍炙人口,其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时至今日李白的研究者们对于汪伦其人,或说为“村民”,或说为“豪士”.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觉得持汪伦为“村民”说的,本于清代王琦.他在《李太白文集》辑注中引南宋杨齐贤旧注说:“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有些人只不过将“村人”改为“村  相似文献   

9.
李白乐府论     
李白的一些广为流传、百代生辉的诗歌,多为乐府诗。太白鲜为律体而大量地创作了弘扬个性的乐府诗。乐府诗的数量,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乐府诗研究的一大聚讼是诗歌的寓意,太白乐府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使得诗歌寓意众说纷纭,对诗歌主题寓意的研究,应结合乐府古辞题旨,结合诗歌内容,从美学方面加以认识和探讨,这样就更符合形象思维的特点。太白的乐府诗是古典诗歌中最为自由的一种诗体。唐代乐府诗大部分脱离了乐曲,成为自由抒情的一种诗体,太白的乐府诗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散文化的语言,文言虚词在诗歌语言中的运用,音韵的疏密有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与杜甫     
这两位伟大诗人,可以说不仅是唐代,而且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两座高峰。这两座高峰并立,很难分别他们的高下。从唐代起,就曾经有人想在他们两人中抬一个、压一个。李白之后不久有个诗人叫元稹,在杜甫的墓誌铭中说,李白好象还没有沾到杜甫的边,更谈不上进到他的屋里去。抑扬太过分,所以当时的韩愈就不同意,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接下去就讥笑:“不知群儿愚,那用相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可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与海     
有着海般壮阔的功业之心和博大艺术情怀的李白,一生对大海情有独钟,在踏遍大半个中国的漫游足迹中,不乏朝向海的旅程。现以时间为线索,纵向地考论他在开元中期、末期以及天宝末年三次朝向海边的漫游事迹及其有关意象,揭示其建功立业的人生设计中由文治到武功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探讨李白的现代价值,通过毛泽东对他的钟情、借鉴和诗心相通,揭示李白的伟大与不朽。  相似文献   

13.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国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高度评价。李杜的伟大成就固然与他们本身的才华和创作实践有关,但也是和他们的前辈诗人,特别是陈子昂的开拓之功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关于杜甫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拙作《杜甫与陈子昂》已经论及(见《草堂》1983年1期),本文仅就李白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至今,李白研究在文集版本校注与整理、诗文系年、诗歌选本编选、概述性研究、身世生平、思想性格、艺术成就、诗歌接受、经典化研究、普及著作及赏析文章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就。既有传统基础性研究方面超越往昔的成果,也有在现代学术思想指引下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还有普及类著作和赏析性文章的繁荣:这些学术成就从多方面推动了李白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白耕田考     
李白是否参加过耕田种地的生产劳动?史传均无记载。五十年代,林庚先生在《诗人李白》一书中曾简要地予以肯定,却遭到学术界的“革命批判①”从此,关于李白耕田的问题便无人问焉。笔者认为,在李白研究中,弄清楚这一问题,对于深入评价李白及其诗歌的人民性是大有益处的。现略考如下。一、李白耕田的直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随州     
李白在随州留下的诗文,至今还没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讨论一下李白与随州的关系。 一、李白与胡紫阳 在《李白集》三十卷中,留下了李白与随州有关的诗四首,序二篇、碑铭一篇。每篇都有与胡紫阳有关的记载。李白在随州的交游关系,都是以胡紫阳为纽带而联系的。要搞清李白与随州的关系,只有了解了李白与胡紫阳的交往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乐府诗歌创作的显著特色,是他推陈出新,格调清新、气势恹弘,表现了他非凡的艺术天才。汉乐府诗的宗旨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璀灿生辉的。李白的乐府诗,既深刻地继承了汉魏的风骨,又独到地融合进了自己的才情,在世人面前打开了一个古老的然而又是崭新的艺术天地。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他的乐府诗都全面而生动地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成就。如对封建上层统治集团进行揭露、鞭挞和同情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民歌     
李白是民歌的乳汁哺育成长起来的。他在诗史上泰山北斗的地位是和他学习民歌分不开的。前人早已看出李白的诗得力于古“乐府”最多。古“乐府”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即“赵代秦楚之讴”,就是南北各地的民间歌谣。汉魏“乐府”中有一部分文人的作品,也是学习民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谢安     
李白十分推崇谢安,诗文中出现次数很多,因为谢安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李白与谢安的气质相似,人生态度也有相似之处,生活理想也很相似。隐居待时、功成身退,是李白仰慕的政治理想;狂傲自负、志存高远、不慕荣华是李白钦佩谢安的另一方面。然而,谢安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和特殊地位,建立了盖世奇功。李白富有政治热情而无政治才能,也缺乏政治家的素质;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但不幸的经历却成就了世界级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