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我国应该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同志:我经常阅读贵刊“忘年交书简”栏目,解决了许多疑惑不解的问题。最近我看到《炎黄春秋》杂志2007年第2期上一篇题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的文章,明确提出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口号。该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就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还说瑞典社会民主党“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它的经验具有普世价值,……为我们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2.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但它究竟怎样形成,其实质是什么,理论界说法不一。高放同志的《民主集中制的由来和实质》和《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以下简称《实质》和《经验》)①提出:“民主制和集中制是水火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的组织原则本来是民主制”。“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主张民主制,反对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和核心是民主制”。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愿与高放教授商榷并参加理论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必须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邓小平文选》第282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的只注页码)的权利。没有民主也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步云 《21世纪》2013,(3):14-16
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历史潮流。民主宪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曾高举宪政的旗帜,同国民党反动政权作斗争,曾在延安举办宪政促进会,毛泽东同志亲自出席,并发表了《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1942年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开宗明义地指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讲话》贯穿的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要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中心。高教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的形势 ,迫切要求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教代会是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 ,要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高校必须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学校建设 ,推动高教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对此,如何来理解呢?笔者以为,解放思想的前提——思想自由是民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发表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纲领,是19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近代社会经典性的政治法律文件。它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基础。分析研究《人权宣言》所阐述的这些原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而且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所讲的:“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而通俗地解释民主、自由、人权等,使我们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受  相似文献   

8.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评《中国民主党派简史》池子华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中国民主党派简史》(以下称《简史》),是林治理等同志多年辛勤耕耘和苦心研讨的结晶。该书约31万字,除前言外,共分“中国国民党茧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研究刘化雷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中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论述,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民主概念:“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见1980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其理论根据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类似的一段论述。本文将提出不同观点与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商榷。 我认为,从实际来考察,这一传统的民主概念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危害;纵观历史,国家是仅仅与某几种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暂时性历史范畴,而民主则是与一切社会形态(其中包括有阶级社会的国家形态)相联系、与社会生活共存亡的长久性历史范畴;剖析其本质,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民主却是一定生产方式制约下,现  相似文献   

11.
《河北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刊载了荣伟同志《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一文。(下文简称《三题》)所谓“三题”,一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科学”,二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三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文精神”。事实如此吗?我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这样简单地否定。在此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荣伟同志和其他师友。  相似文献   

12.
读了辛向阳同志《民主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文,有两点不同看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一、该文在指出“民主社会主义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它是一种与共产主义尖锐对立的思潮”的同时又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思潮,它既有积极性的一面,又有消极性的一面;它既有进步性,又有反动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反科学的一面”。我不同  相似文献   

13.
论查田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中央根据地的查田运动,在我国现代史和党史著作中,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是被扭曲了,有必要通过认真讨论和深入研究予以辨明。究竟为什么要开展查田运动? 一九三三年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指导王观澜同志在瑞金叶坪乡进行了查田运动的试点;六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发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六月二日,苏区中央局在听取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后,作出《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  相似文献   

14.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多次提出,努力建设民主政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人认为这是个新的提法。其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于1922年6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的文件中,就首次提出了“民主政治”的概念,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前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但是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两大主要历史教训之一。赵紫阳同志最近在会见新加坡第一副总理吴作栋时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实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央的决议和赵紫阳同志的谈话,是对我国30余年来政治生活发展的深沉的历史反思。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问题,集中到一点,是政治民主化的问题,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以为,似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16.
’93毛泽东论《水浒》、《红楼梦》学术讨论会纪要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最佳项目,用最佳方式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会议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双百方针,尊重学术民主;使《水游》、《红楼梦》研究工作为改革开放提供思想动力。”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不要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民主管理,把企业的集中领导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应该在思想上弄清楚的问题。有的同志以为,既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了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就只是一个形式了。只要企业能不断提高工资,多发放奖金,多建住房,管理民主不民主无所谓,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搞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至于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民主管理的事,等经济体制改革搞完了以后再说,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已经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18.
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主”为核心的理论。在民主社会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制才能完成,而民主制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才能完全得到实现”(1951年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声明》,以下简称《成立宣言》)。因此,民主社会主义就意味着,这种“社会主义”制度既以“民主的方法”实现,又以“民主”的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权力下放就是最大的民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观点冯干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很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突出地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权力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逝世那年,毛泽东同志提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朱德同志提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先生提字:“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在《祭陶行知先生诗》中指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孙中山死后的一位孙中山”。这些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极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