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场化改革在中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它极大地改变看中国.其成就有目共睹,其辉煌举世公认,其经验独具特色,其模式具有世界意义,其发展方兴未艾,其美好前景可期可待.  相似文献   

2.
昭君的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但其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已将内涵扩充到极至,原有的史实便为丰富复杂的形象所淹没。或以其为民族友好的使者,或以其为民族屈辱的典型;或颂其忠君,或愤其失节;或哀其不幸,鸣其不平,或扬其声名,赞其伟业等。在人们反复叙述与咏叹的过程中,昭君故事的主题不断得到修正,事件的意义逐渐明朗,昭君的形象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3.
民主·法治·人权--董必武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思想非常丰富。他有关宪政的论述比较完整,其宪政思想中,民主是其核心,法治是其基石,保障人权是其目的,由此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审判权是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形态。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视角考察行政审判权,应关注其正当性基础、功能模式、组织形态和行使界限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其正当性基础,既要关注其合法性,又要强化其可控制性和中立性;其功能模式,既要实现客观法秩序维护,又要彰显主观权利保护;其运行组织,既要注重其独立性,又要突出其专业性;其行使界限,既要适时拓展其疆域,又要合理界定其审查强度。  相似文献   

5.
释<诗经>的"其"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其”字句 ,即《诗经》中带“其”的句子。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其”字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 ,多数作定语 ,也有作主语、兼语的。第二类“其”字句中的“其”为语气词 ,如“雨雪其 雨方”、“静女其姝”中的“其” ,不是词头 ,而是语气词。第三类“其”字句中的“其” ,和疑问代词“谁”、“何”、“曷”或指示代词“彼”连用 ,以加强疑问语气或强调指称。  相似文献   

6.
眉公没有专门的思想论著,但其思想从其著作中有所体现。本文深入其著作,从其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入手,结合其年谱及其他史料记载,全面探究其思想,力图对这位长期以来颇受争议、亦儒亦僧亦道的山人作出全面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标准,为人强调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至上论;为文主张文以载道的道本文末论。根据这一标准,理学家在对屈原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充分肯定其忠君爱国精神,又批评其露才扬己、凸显君过的狂狷个性。而在评价其作品时,一方面赞扬其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不知道、不求道。这使得其楚辞研究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代江西无产阶级革命人才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其革命人才其革命人兴盛的优势环境,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历史基础,刚正义烈的性格特征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思想基础,发展壮大的工人阶级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阶级基础,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是其革命人才兴盛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由于其在立法上的功利性,立法表述的不完善,配套机制的不健全,使其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存在了质疑,并在实际运行中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法学界关于其存废、实施问题引起很大争议.笔者将从其立法的理论基础上入手,分析其合理性、技术性,并提出了一套通过立法表述的完善,配套机制的健全来限制本罪名在其实际运行中的消极作用的方法,使其合理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以他的人格和作品同时影响着中国当代作家,以致于许多作家将他视为知音.他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更新了一批作家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意识.卡夫卡的独立特行并没有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是一部遗稿,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中篇。作者以心为眼,运用熟练精微的心理叙事艺术,通过平淡、自然的白描手法及以物象折射心象的写法,深入人物隐秘的心灵世界,从而揭示两个女性之间牵扯不清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生存现实,作品因而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在短篇小说《七月寒冬》中对人类的异性恋情规范做了一次大胆的超越,通过现实主义地描画非规范的人际关系,反观规范的人际关系的伪善和虚幻,并试图消解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对立,使人生艺术化。运用酷儿理论来解读这个故事,能增加我们欣赏或阅读莱辛作品的纬度。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5.
一个怪诞世界的存在方式--论残雪小说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雪的小说以建构一个怪诞的世界作为己任,这个梦幻世界存在于她的语言之中.她那别具一格的梦呓式的小说语言,以突出表现一个噩梦时代的文化氛围,揭示生活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病态心理与孤僻的精神状态.残雪小说语言的非理性化使她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以便有效地将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最阴暗的东西抖露出来,并向其复仇.  相似文献   

16.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以其独特的性别身份和政治身份活跃于当时的文人政坛之中,也因此获得后世乃至现当代学者的关注.总结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是在上世纪既有的研究成果上的突围,既有对人物身份与籍贯、交游与爱情、诗歌思想与内容等既有问题的继续深入探讨,又有对其诗的男性化风格、将其诗进行平行比较研究、其诗的接受研究等方面的开创性的成果.纵观新世纪以来的薛涛研究,成果与问题并存,可以尝试回归文本,挖掘薛诗的艺术张力,把薛涛研究放到地域(巴蜀)文学、唐女冠文化、女性文学等大文化体系中,使薛涛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蜀中才女薛涛人文风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主体对文学的感悟,用个性化的文字所呈现的思考,铸就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从业者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薛涛,蜀中四才女之一,又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集才华与大诗人双冠于一身。现今的薛涛研究中,无论是 诗人的个人生卒年、感情经历、身份考证研究,还是薛涛留给后世的诗歌文本解读,都是硕果累累。梳理与薛涛相关的文献,着 眼于因薛涛在蜀地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呈现出薛涛墓、薛涛笺、薛涛井在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常态与变化,剖析其“变”背后所隐 藏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红学研究者大多对香菱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并盛赞其"少女的善良、纯真"。有的学者还得出了"香菱爱薛蟠"的结论。其实,香菱身上的"善良、纯真"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奴性的温顺,而她对薛蟠的"爱"则是奴隶对主子的依附。  相似文献   

20.
残雪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给人们勾画了一个“丑”的、感觉的、荒诞的小说世界 ,而指引她的思想流动的是其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与心理。它和残雪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密切相关 ,并体现为敏感、坚韧和自视甚高。由于这些特出性 ,理解残雪是艰难而需时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