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线人"是本世纪初以来新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2002年1月到2007年9月中国大陆期刊发表的47篇学术性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新闻线人的定义及其与受众、通讯员和记者的关系,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新闻线人报料的内容分析,新闻线人报料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线人的存在对新闻工作的利弊和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6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并逐紊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取得了突破,其中湖南卫视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该台以"娱乐崛起"、"娱乐立台",在冰灾、地震等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实现"新闻转向",然而客观来看,常态新闻报道并不是该台的强项.重大事件频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传媒影响力之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要实现高端崛起,就必须打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咬定"新闻"不放松.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给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带来严峻考验.非典前期中国传媒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党和政府4月20日采取了果断措施后,中国传媒才回归"自我",担负了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才能经受危机考验.知情权和新闻政策的调适等是非典事件给中国传媒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由对“9.11”事件前后海峡两岸主流媒体的有半报道的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媒体立足于和政府立场的高度一致,注重报道和反映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台湾地区媒体则用商业化的方式追求新闻可读性,注意捕捉戏剧性细节;两岸差别是不同的新闻体制和媒介运作模式在国际突发事件报道领域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在格尔茨深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深描的概念,意指特定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诸多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再传播及再传播过程中多样的解释所汇合形成新闻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新闻学中"深描"的主体是指没有组织的、阅读新闻并对新闻发表意见或提供新材料的受众,客体是媒体发布的新闻,本体是指不确定受众对新闻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化媒体新闻深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者转化为传者并对特定的新闻进行分享和阐释,二是在受者转化为传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目标,三是从受者转化而来的传者创造着新闻的文化性意义和群体性意义。发生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群体互动"是对大众媒体"主席台发言"的淬炼。深描揭示了清晰的新闻事件在传播中变得嘈杂和混乱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着内在关联。在高校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中,应严格区分突发事件与危机事件,利用媒体及时传播突发事件真实信息,有效化解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信任危机;关注网络舆情,避免突发事件处理失当而引发校园网络群体事件危机;充分发挥高校新闻发言人的沟通引导作用,正面回应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由此可能引发的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7.
新闻话题数是新媒体事件网络舆情热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媒体事件"与"新媒体事件"概念和区别出发,探索新媒体事件的传播机理。以新媒体事件的新闻话题数为研究抓手,提炼新媒体事件发生发展中影响新闻话题数的关键变量,并通过数学建模最终建立新闻话题数预测模型,为相关部门合理引导新媒体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电影取材于新闻事件,使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新姿态,新闻事件改编电影赋予了电影文本更显著的时代属性,同时由于电影传导的再次传播,延长了事件原有生命周期,促进了媒介资源再开发。成功的改编不仅可使我国电影产业更具竞争力、减少“烂片”,也在媒体受众议程设置改变的同时使得原事件再发酵,引发再次传播,扩大原事件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促进舆论监督,也促进新闻衍生经济效益的产生。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将推动新闻业与电影业在媒介融合发展方向上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尤其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偏激的或不理智的看法,更需要新闻媒体给予正确引导,以期促进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本文回顾了关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情态势,首先借此解析媒介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的舆论引导方式,其次分析媒体对这一事件舆论引导的缺失,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媒介舆论导向功能实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大的程度上,"五四"运动可以看成是报刊诱发的一个新闻事件,因为正是<新青年>等报刊将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封建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批判刺激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也是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以及上海<民国日报>、四川<川报>、天津<天津报>等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北京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积极报道形成了社会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高校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院校客观存在着一种新闻现象 ,“高校新闻”就是在这种客观现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视并研究这种新闻现象 ,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高校新闻”同“社会性新闻”经过比较 ,明显体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从2004年8月开始,国内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相继推出RSS聚合新闻服务.从传统网络新闻到RSS聚合新闻,网络新闻正在实现从"e化"到"易化"的跨越.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理念正经历从"供应"到"选择"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国内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尚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的报道理念、规范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网络媒体要想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中站稳脚跟,必须注重对网络新闻的探索和研究,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树立权威性与公信力;坚持走"原创"之路,坚持专业新闻记者把关;以滚动式报道、超文本写作、互动式写作为"三驾马车",加强舆论引导,制作高质量网络新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播社会学传统学派的"情境论"与"型塑论",虽然存在着某种社会历史的局限,但在全球资讯化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分析传播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互动关系的状态出发,从把握好新闻信息传播的处理并使之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层面而言,毕竟有着诸多切合业界现状、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公民新闻网”的规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公民新闻网"成为了我们日益关注的新闻术语.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通过"公民新闻网"的形式传播他们周边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互联网领域"把关人"的缺失,"公民新闻网"在言论自由的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这种过分自由的网络"拟态环境"下对"公民新闻网"规制,既是可行的,又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实践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坚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报道量、报道方式、编排形式等因素所导致的电视民生新闻中负面报道失当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往往会误导受众和新闻报料人,产生负面报道通胀效应并破坏收视情绪。媒介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负面报道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党报理论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党管媒体”为核心的新闻管理模式。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原则的演进史,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对新时代“党管媒体”如何调整思路和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对“党管媒体”原则的认识经历了从管理方法到治国理政价值的不断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党管媒体”原则,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建立和完善传媒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媒介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党管媒体”策略原则、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希光“新新闻教育”的成功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新新闻教育”主要以培养人文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实践能力为理论精髓。“新新闻教育”模式是新闻教育改革中的“这一个”,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本意义的成功案例。指出李希光教授以其特有的“三栖学者”身份、以“找故事”为突破口,用一种崭新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立台"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立台"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需要形成新闻节目链;2.需要打造品牌新闻栏目;3.需要培养新闻节目名主持人;4.新闻直播应该成为常态;5.需要创新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