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唱词话”和《金瓶梅词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话”是元明说唱文学重要形式之一。1967年上海嘉定县宣姓墓出土了一批明代成化年间竹纸刻印的书籍,内除一本南戏《白兔记》外,其余都是“说唱词话”,共十六种。近年来有人据此推断《金瓶梅词话》的成书问题,造成了混乱。曾有人提出,词话之“词”,“可有三种解释:一词调之词;二偈赞之词;三骈丽之词。”更有人认为,词话就是“有词有话,即有说有唱。词泛指诗、词、曲等韵文而言”。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分三题。《“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与“和泪试严妆”》是对《人间词话》论温庭筠、韦庄与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的评述。《“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分析《人间词话》对周邦彦及其词的论述。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旨在说明《人间词话》对苏轼、辛弃疾词风同中之异的深刻揭示的重要意义。文章充分肯定了王国维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也指出了有些论断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宋代的词名家,宋人对其词评价偏于“鄙俚”一面,清人则对其词评价客观公正.从清代词话引用宋代词话这一角度分析,得出清人与宋人在柳词审美上的变化,总结出清代对柳永词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八○年出版的《辞海》中,某些有关文艺理论条目还颇有“左”味,像“人间词话”条就是一例。该条说:“《人间词话》……论词以‘境界’说为中心……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为‘有境界’的‘最上’之作……其所谓‘真感情’是指先验的‘赤子之心’。作者最为欣赏李煜的词,认为最能体现这种‘真感情’。……”看来,编者也注意了词书的“客观叙述”的特点,没有正面断定是什么“主义”;但是,在加引号的“真感情”之前加上个“所谓”,并说是“先验”的“赤子之心”,这样,“先验唯心主义”的断语,也就“呼之欲出”了。《人间词话》那几条词论原文是这样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  相似文献   

6.
俞彦是晚明时期成就卓著的词人和词学理论家,《俞少卿集》中“近体乐府”存词188首,是明代存词较多的词人之一.王士禛与邹祗谟认为“断当以少卿为本色当行第一”.《爰园词话》虽然篇幅不大,却因其对词的艺术个性的深刻把握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文章首先对俞彦的生卒年及著作存佚情况作了清理考证,然后根据《词话丛编》及相关资料,辑录《爰园词话》佚文五则,辨证非《爰园词话》而为诸书误引者八则,从而为明代词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影响较大的词论,历来评价不一.有些同志认为《词话》的基本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它鼓吹脱离现实的纯艺术的文艺观.而笔者却认为,《词话》虽然存在着某些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观点,但基本体系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其“境界”说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美学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借鉴的价值.本文仅就《词话》中有关“境界”创造的几条理论的评述,从一个方面来说明《词话》基本观点的正确性,以求教于学长.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词的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境界”说是其核心。他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说虽非王国维首创,但“根本”论的提出却是他的贡献。一九○八年王国维亲自整理出版的《人间词话》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词话考论     
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最典型的载体.词话之称在词学史的不同时期内涵颇有不同,从单指记本事的专书到泛指所有词论文字,文章分析了各种用法的特点和得失.词话专书可以分为两类:阐述自己的词学主张的原创类词话和辑录他人词学言论的辑录类词话.辑录类词话可分为四类:一、以分门别类保存文献为宗旨者;二、以宣扬某种主旨或提供词学规范为目的者;三、附于词选或词别集的辑录类词话;四、简单罗列文献的汇编类词话.辑录类词话虽非原创但却有分类学意义和文献保存的价值.文章还分析了原创类词话的种类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现代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金瓶梅词话》(文中简称《词话》)中“雌”、“掉”、 “顿脱”、“隔二偏三”、“试”、“打张鸡儿”几个方言俗语词在前贤时彦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察,补充或纠正了 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陈子龙词之成就,历来评词者本早已注意及之。即如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就曾以为陈词可以上追后主直接唐人,谓“重光后身惟卧子(陈子龙字)足以当之。”又云:“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字)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曾称美陈词,谓其“含婀娜于刚健,有  相似文献   

12.
“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者,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样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宋词的雅化问题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撇开元明清词话笼统的“雅俗”对立观,从现代历史观、美学观、价值观的视角对唐宋词创作和接受的实际以及时人的品评加以综合考察,认为“雅词”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唐五代北宋所谓“雅词”是与“俗词”对立的,南宋所谓“雅词”是与“艳词”对立的。唐宋词的雅化过程呈现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唐五代北宋词的“化俗为雅”,南宋词的“化艳为雅”。  相似文献   

14.
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风行清初词坛,他们推重南宋,崇尚姜、张,专主清空、醇雅。对于宣扬浙派的理论著作,人们比较熟知朱彝尊的《词综·发凡》、汪森的《词综序》以及郭麟的《灵芬馆词话》等,而对较为晚出的沈泽棠的《忏庵词话》,则比较陌生。沈泽棠系广东番禹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官侯选知县。《忏庵词话》系他晚年之作,约成书于宣统三年(1911),所涉及作家均为南宋人,其论词主要之点为:(1)主雅正。认为张炎《词源》提出的“雅正”二字为“填词宗旨”,提出“词贵雅隽”,反对“头巾气”,反对“佻薄”、“俗艳”。(2)倡清空。所赏誉词作多具有清虚特点,在南宋词人中特别推重姜、张,以为姜夔词“骚越苍凉,飞行绝迹”,张炎词“空虚绵邈,举重如轻”。描写情景,反对过分质实,指出“过于质实”,便“无隽永之味矣”。(3)重用典。他大为激赏有  相似文献   

15.
试论纳兰性德的感伤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饮水词》,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清末况周颐以为“国初第一词人”(《蕙风词话》卷五),王国维则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因此,对这样一位名词人,应予重视和研究。现谈些个人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渎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原名成德。生于贵族之家,父明珠是康熙初显赫一时的权相。容若自幼聪敏,康熙十二年成  相似文献   

16.
以女性为对象的词话缘起于清代,至民国蔚为风气,成为新兴的词学批评分支。民国女性词话在当下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缺乏总体性考察与认知。作为批评主体的词话作者,其性别从属直接关系到词话的立场、批评方法、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从他者的角度切入民国女性词话,可以看到男性作者在词史文献方面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正统观念下的美学批评,仅以闺秀词视之。女性作者则体现出主体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女性词话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同时开拓了女性词学的格局与视野。殊途同归,双源合流,民国女性词话的繁荣是两性批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白石“有格无情”。然白石之“无情”,实则为“深情”,白石“深情”却看似“无情”,与他个人身世经历有关,同时也是他清空骚雅的词学风貌的主体规定性所在,与其推动词的复雅的创作实践,与其诗教观和美学思想的实践和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及李煜时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对于李煜的这一杰出贡献,除个别人外,绝大多数学者都予以肯定,但没有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所谓“伶工词”,就是作者依一定乐律填词,然后交给伶人去演唱,内容多以男女相思、纵情淫乐为主,风格柔媚、缠绵悱恻。象这样供统治者享乐的词是根本没有多少真情实感的,如果有真情流露,反倒有碍于佐欢。“伶工词”尽管把词“雅化”了一些,但却背叛了民间词的抒情传统。而“士大夫词”则是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一九○年发表以来,在词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许多精辟的论断,曾为近代词学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人间词话》中有一个明显的偏向,那就是扬五代、北宋词,抑南宋以后词。于南宋词人中独尊稼轩。这类论述,占词话篇幅的三分之二。而对南宋词坛大家姜夔(号白石道人),则更多微词。查《词话》中,直接论及姜词的段落,本文里有九则,删稿里有七则,附录里有四则,占《词话》全部段落的十分之一强。这中间绝大部分是批评、贬低、否定之词。有条件地对白石的词表示称赞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十年代初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甘公跋与东弄珠客的序之后,有一篇名为“词曰”和“四贪词”的题词,在题词前赫然标出这样的书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之字样。这个书题向人们表示出:三十年代初发现的这部词话本《金瓶梅》并非《金瓶梅词话》本的原刻,而是一种新刻本。不少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还发现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同崇祯说散本《金瓶梅》相比,多了一篇欣欣子的序与一篇廿公跋,但这序与跋虽放在前面,却没有署写作日期。只有东吴弄珠客的序却标明“万历丁巳季冬”,这篇序既然为明崇祯本《金瓶梅》和《新刻金瓶梅词话》所共有,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