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IPO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外,还因为我国存在大量的乐观投资者。要解决IPO定价、抑价等问题,应该消除IPO市场上的乐观根源,大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2.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注册制改革与定价效率研究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以及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利用2019—2021年创业板与主板公司样本,构建DID模型检验注册制改革政策效应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机制检验显示,在涉及创新内容较少的问询函、高报价申购剔除比例较高以及投资者分歧度较高的样本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为信号理论提供了我国注册制改革背景的新证据。基于这一结论提出改善IPO定价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制度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抑价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最具迷惑性的金融难题之一.对于给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带来重重隐患的IPO高抑价,不能直接以西方国家的理论进行解读,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我国IPO高抑价背后的制度性因素,从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的层面进行探讨.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实现一、二级市场的平稳对接或许是抑制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实现IPO抑价水平合理回归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创业板发行市场中的发行价、股票内在价值以及上市后的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创业板IPO的估值模型和高抑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运用股票内在价值计算模型、随机边界前沿边界模型和回归模型来检验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IPO抑价率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短期抑价和长期超额收益两个价格表现方面分析了我国新股首日大单交易的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大单持有者信息优势及影响大单交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正处在“新兴+转轨”的中国市场,整个IPO抑价水平一直在下降中,IPO的平均超常收益都显著大于零,平均超常收益有增长趋势;新股首日大单持有者在信息上相对于小投资者并没有信息优势,中国IPO市场竞购者不是长期投资者,他们做如此频繁的大单交易,目的在于获得短期收益;首日回报率和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是影响大单交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IPO抑价分解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对IPO抑价进行了分解,得到IPO发行价格的边界值.实证结果表明,IPO定价效率为99.14%,证实了样本期间的发行人故意抑价行为,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对二级市场进行研究,构建得到GARCH(1,1)是IPO首日抑价率的最优拟合,证实了新股抑价滞后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根据新股发行改革时间点划分样本区间,得到了滞后性逐渐减弱的实证结论,这对IPO发行制度向市场化的注册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分析盈利预测与新股发行定价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IPO的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能够接受盈利预测信息,盈利预测披露行为可以有助于降低新股发行抑价;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有助于降低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新股低价发行作为投资者投资补偿的压力,减少发行企业在抑价中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西方学者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研究,解释IPO抑价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文中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IPO市场实际情况,供求不平衡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矛盾;制度性缺陷是引起我国IPO抑价的理论根源,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解释中国IPO抑价问题时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以期望提高对中国IPO抑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最能凸显财富效应的牛市和熊市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对中美两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和各自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美国股市虽然在相对规模、公司业绩、投资者行为、股利政策等方面远远优于中国股市,但是其财富效应只比中国股市略强,且自身统计性质不够显著。其原因是股票市场特有的波动性增强了投资者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削弱了股市财富效应。最后分析了关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争论的热点。国外的行为偏差研究主要着眼于对西方的股市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仅停留在用国外理论对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及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推介的层面上,这种研究方式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鉴于此,当前有必要针对我国股市新兴转轨的具体特点,力图将行为金融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视角对股票市场上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形成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会对股票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1 386只股票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虽然跟随内部人进行交易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内部人交易行为并没有显著降低股票的流动性。这和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根据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外部中小投资者热衷于跟风炒做的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IPO市场季节性变动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理论界、实务界也开始关注关于IPO(首次公开发行的三个异常现象:短期价格偏低现象、长期价格偏高现象和市场季节性变动现象.文章对中国IPO市场的季节性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证券市场现实存在发行旺季现象的结论,并对相关的后续研究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受制于投资者信息能动性的影响,信息披露监管应当密切关注投资者信息能动性的分化。中国证券市场信息博弈格局日益复杂,投资者的信息能动性差异度加大,进一步弱化了中小投资人的地位,妨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证券信息披露制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以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异质解释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公告日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其原因是异质解释会使投资者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在市场存在卖空限制的条件下,股价会因为体现乐观性偏差而被高估,高估的幅度与投资者对盈余信息的异质解释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对好消息的异质解释引起的股价高估程度强于坏消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大样本数据考察论证我国存在着与国外市场相似的新股长期弱势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发现IPO长期价格表现不受规模效应影响,但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率是影响长期价格收益的主要因素,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及市场特征也对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