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识与实践已经分化为相对独立的阶段。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求真为目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活动。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属于认识,是认识世界的环节,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从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环节。认识阶段与实践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的成果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活动的成果是认识活动的条件。作为认识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反映,是客观世界定向主观世界,作为实践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  相似文献   

2.
“当然”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得自由的必要逻辑环节。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我们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又在认识世界中改造世界。认识论所研究的全部根本问题,即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转化。客观向主观的转化,即是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必经思维着的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为中介;又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以种种认识工具为中介。主观向客观的转化,即是理论回到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变革物质形态(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为中介。  相似文献   

3.
论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也以此文中的拙见,参与探讨。研究人才学,首先要弄清楚知识的涵义和人才的定义。什么叫知识呢?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主观世界能动性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之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主观世界。知识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反复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  相似文献   

4.
常用的哲学教材和一些论著,把从实践到认识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混同在一起,未加明确区分。甚至有这样的论断:“从实践到认识,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认为,这种混同是不对的。从静态上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活动,而感性认识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一个是人们的物质活动,一个是人们的意识成果;一个是客观范畴的东西,一个是主观范畴的东西。很明显,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是不能等同的。另一方面,认识也不能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5.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含义和特征,第一次把实践理解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二,首先把实践观点推广到社会生活的研究,批判了唯心史观、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变革;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地阐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和专家。(一) 马克思主义应该怎样给实践以科学的定义,实践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特性?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开展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与看法,有的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实践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运用物质手段,改造客观外部世界的纯粹感性物质活动,是属于客观物质范畴,其中不包含丝毫的主观因素。因而不  相似文献   

7.
评价与价值,不能因为都内含着“价”就笼而统之。现当代已经高度社会化了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充分表明,评价属于认识活动范畴,价值或价值观念则属于改造活动范畴,并通过改造性实践观念的现实化呈现出来。认识是改造的前提,而认识中所内涵的评价则是建构改造性实践观念的指示器,也是与价值观念内在统一的切合点。人的认识既是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评价就以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成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的本质是人类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对象来满足自身需要,创造自己历史的感性历史活动。实践的形式有内容形式、时空形式和关系形式。实践有客观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能动的主体对象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相统一;超越性和社会历史性相统一;以及社会意义属性这四方面基本特征。实践还具有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适应客观并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来支配客观;社会实践力决定社会实践方式,社会实践方式决定实践的关系形式,实践的关系形式作为实践条件又反作用于实践;根本性实践决定其他实践,各种实践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影响等多种规律。各种实践规律的综合构成历史的总规律或总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主体性及其类型主体是个哲学概念,相对于客体而言。主体就是指有意识地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进行两种活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亦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世界又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无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决策,简单地说,就是作出正确的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决策,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一种决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在于它是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在于它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还是一种歪曲的反映。科学的决策,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性。本文结合我市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岗位职务培训的决策,谈谈这个问题。一、决策目标来源于对客观世界实事求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