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 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 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 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 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 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 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面对当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及配置不均衡、教育供给结构不合理、教育机会不公平等问题,应当逐步地、有计划地、有梯度地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以实现教育供给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择校热”现象愈演愈烈,择校的范围不断扩大,择校人群不断增加,择校形式多种多样.其负面影响不仅导致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和扩大学校间的差距,而且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学校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家长和学生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故应加大教育建设的投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扶持,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的合理流动,缩小师资力量的地区差距,加大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新制度经济学假设的制度个人主义、成本—收益和均衡—非均衡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着重考察了基于供需、利益、价值因素的教育公平制度变迁过程,指出,要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必须保证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教育利益的个人取向和公共取向协调,教育价值的个人选择、利益集团选择和社会选择统一。当前,要将教育利益置于教育公平的中心,确保教育利益均衡,彰显公民教育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资源的获得资格和分配方式.为解决教育资源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采取权利获得能力公平原则、教育资源平等分配原则、资源应用效率原则和能力不足的补偿原则.从教育资源分配起点的平等,以及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的效率,直到最后的补偿,通过各个环节的努力,来最大化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公平十分必要。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群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影响教育公平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调控,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深化改革,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完善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招生制度的政策性缺陷等原因,导致中国高考招生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之间和不同考生群体之间,它导致诸多问题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解决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以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给弱势考生群体以政策倾斜,逐步改革与完善高考招生制度,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等,多管齐下,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而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完善原有的教育体制框架,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教育公平在我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最根本的途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内涵和基本内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导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而外语教育是城乡教育一分子,河南作为一个有着众多教育人口的省份,外语教育均衡发展将会对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将河南省城乡一体化与外语教育的均衡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理论与实践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当...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具体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它的主要特性包括:强制性、公平性和补偿性.义务教育由非均衡向均衡的发展转变,本质上体现了实现教育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社会之价值诉求.我们应摈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误区,保持理性限度看待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合理有序地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成绩斐然。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仍然存在,局部还存在扩大的趋势。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采取措施,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同时,应加强司法制度建设,为社会公正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高等教育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及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应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和激烈的社会冲突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当前我国必须调整社会分配格局,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韩东林 《南都学坛》2010,30(2):119-122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和基本保障。分配不公是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主体在权利拥有、机会均等以及分配结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和歧视。分配不公包含着起点不公、过程不公和结果不公。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分配不均等相关概念既紧密联系,又存在本质区别,不能相互混淆。分配不公是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更多地涉及价值判断范畴,带有明显的主观价值判断色彩。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均则是分配不公的结果,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利益主体之间分配结果上的客观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由于承担着分配职业阶梯和社会角色的作用,能为个人提供较多的升迁机会和较高的回报率,人们对其公平予以更多的关注。论文针对高等教育公平两个主要方面,即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活动公平,结合远程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远程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作用。最后从课程资源、学习支持服务、考评制度和媒体技术四方面指出,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看,公平导向型价值理性与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之间的疏离、融合以及它们对管理技术理性的不同诉求为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嬗变提供了直接动力。当社会偏向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时,其技术路径要求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自主作用以提高效率;当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要求的市场主导型公共管理模式严重影响公平并进而影响效率的实现时,社会便转向公平导向型价值理性。"社会"是政府和市场之外影响公共管理模式的新生变量,公平、效率导向的价值理性及其技术理性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多元互动必将使"服务型"公共管理模式走向发展和成熟,并最终使公共管理模式走向"民主专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