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3.
意识特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发展方式在本质是实践的。而人的实践功能是以人拥有意识属性为前提的。作为人类特有的自觉自主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和把握自我内部世界的高级精神形式 ,意识主要具有对象性、能动性、自觉自主性、符号性及通约性、规范性、自我确证性和社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做出的突出的哲学成就,就是以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马克思当时使用的术语来看,虽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类存在这个提法,但已是一种全新的解读。费尔巴哈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是自然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不但把自然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而且看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历史领域,并用“人化自然”说明人的本质,说明人特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动与伟大力量,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自然界是人创造的;离开人的实践,自然界只是一种虚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只能被理解为人和“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说到底,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使“非人世界”转化为“属人世界”即“人化自然”,从而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自从费尔巴哈将人引入哲学,哲学便开始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研究,世界也向人展示了历时性的变化。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当作认识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自然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当作改造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产世界;后现代哲学把世界当作维护人类健康生活的对象,因而世界向人展示的是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克服了旧哲学直观世界的缺陷,而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旨,又导引了后现代生活论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人的能动性问题上,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能动性是人所独有的;二是抹杀人与物的能动性的区别,三是把人的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混为一谈。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但不准备一一分析,而采用正面回答的方法,阐述人的能动性及其发展,并认为人的自觉能动性,就是人的本质特性。改造社会与发展人的本质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培养和发展人的自觉能动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改造主体思想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他明确提出改造两个世界的历史任务,第一次提出改造主体的哲学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体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主体的状况如何对于如何改造客观世界及其成效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的改造主体思想是全方位的,包括立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改造。主体改造的主要途径是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 改革迫切需要哲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一般特点、改革、尤其是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的特殊复杂性和哲学的功能决定的。人类实践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我们的改革,就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特点的人类实践活动,它需要自觉意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而人是一种实践的存在。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身之外的一切存在都看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看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主体性的存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把认识的主体看作精神性的存在,把认识的客体看成是精神性的主体之所创造、旧唯物主义把主体仅仅看成是认识者,没有看到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而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没有看到客体也是人实践的对象。本文在整理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基础上以实践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区别旧唯物主义提出的"能动性"为着眼点,加以论述,确立实践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以丰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尝试"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思维视野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强调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孰为第一性以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诚然是必要的。但这种对哲学基本与问题的阐释,没有能够说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意识的本质特性。因此,为了全面地、动态地分析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提出关于意识的“超越性”问题,也即要阐述意识对于存在的超越关系,说明人的意识性正是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之所在。人的意识的超越特性包括以下内涵:  相似文献   

11.
哲学基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只是肯定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和意识的能动性,从未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第二方面仅指世界的可知性,并把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其总的倾向是否定意识的能动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精神是相违背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作为一个辩证法哲学家,他把世界看作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也把认识看作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发挥了认识是“园圈”的思想。 黑格尔的园圈论和他把科学、哲学看作是一个严密的客观体系是一致的,他在讲到哲学时,认为:“哲学若没有系统,绝不能成为科学。没有系统的哲学理论,只能表  相似文献   

13.
作者邓晓芒在2009年4期《世界哲学》上撰文,称: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当对象看、同时又把对象当自我看的意识,但对象和自我本来是不同的,因此自我意识里面包含一个自欺结构。这种结构从形式逻辑和日常意识来看是自相矛盾的,必然导致无穷后退并引出一个上帝;但从辩证法来理解则正是主体的能动性之源。  相似文献   

14.
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看作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这是哲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就流行的一种观点。现行的哲学理论读物或哲学教科书,在谈到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时,大都有过类似的表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当的,有必要提出来商榷。首先,把人类的认识过程看作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过渡的观点割裂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方法的自觉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和今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在方法论上大力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自觉意识一是大力强化民族意识,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实践相结合,在新的深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二是大力强化世界意识,自觉地面向当代世界哲学,在形成与我们的时代相适应的、与世界上其他哲学共通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与当代世界哲学的互动,努力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真正地走向世界;三是大力强化人类意识,自觉地关注和深刻地反思当代人与世界关系上的各种全球问题,努力捍卫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并由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理解世界,看不到人的感性活动的重要作用。因此,客观世界的先在性往往变成了某种宿命式的存在,人的感性活动和认识活动都成了被动的活动;唯心主义则另执一端,它脱离人的感性活动,抽象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性,并在强调意识能动性时使之绝对化、本体化,由此,使世界、人及其活动仅仅成为精神演化过程和意识活动的工具与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不等于具体科学,它只影响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的思维方法,因此,哲学应用就是把哲学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基本思维方法引入认识或实践主体旨在改造客体的思维活动中去,对主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来,哲学应用就是如何确立最高层次上的思维方法怎样转化为指导主体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的实践的途径问题。只有正确理解哲学应用的具体含义,才能把哲学应用同实用主义哲学等其它不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所在,而实践是与思维有紧密联系的实际意义的概念,很多时候会与思维方式相结合,用于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实践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变革的根源所在,它以一种科学的、新颖的思维方式为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种体现在实践方面上的哲学思维方式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他明确提出改造两个世界的历史任务,第一次提出改造主体的哲学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体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入,主体的状况如何对于如何改造客观世界及其成效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提出的改造主体思想是全方位的,包括立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改造。主体改造的主要途径是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